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3
三、研究意义 4
第二节 研究思路、内容及框架 4
一、研究思路 4
二、研究内容及框架 5
第三节 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创新点 6
一、研究方法 6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7
三、主要创新点 7
第二章 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研究进展 8
第一节 旅游业与旅游产业的概念及范围的研究 8
一、旅游业范围的研究 8
二、关于旅游业产业属性的争议 10
三、关于旅游业与旅游产业区别的研究 10
四、关于旅游产业范围界定的研究 11
五、旅游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相关研究 13
第二节 旅游产业经济影响和贡献的相关研究 14
一、运用乘数理论对旅游产业经济测度的研究 14
二、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对旅游产业经济测度的研究 15
三、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率的研究 16
第三节 旅游卫星账户的相关研究 18
本章小结 20
第三章 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基础理论 22
第一节 概念诠释与内在关联剖析 22
一、旅游与旅游业的概念诠释 22
二、旅游产业界定的意义、原则 28
三、旅游产业化及产业化水平的内涵 30
第二节 产业关联理论 32
一、产业关联的含义 32
二、投入产出理论 33
第三节 需求与供给理论 36
一、旅游需求与供给 36
二、旅游产业需求与供给 39
第四节 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39
一、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指导思想 39
二、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原则 39
三、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依据 41
本章小结 42
第四章 旅游产业的界定 44
第一节 旅游卫星账户的概念、内容及产业的划分方法 44
一、旅游卫星账户的概念 44
二、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内容 45
三、旅游卫星账户关于产品和产业的划分方法 46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界定方法 49
一、关于旅游特定产业与非旅游特定产业的界定 49
二、关于旅游特征产业与旅游相关产业的界定 50
三、关于旅游产业的界定 50
第三节 湖北省旅游产业的界定 52
一、旅游消费账户 54
二、旅游生产账户 54
三、旅游生产消费综合账户 55
本章小结 57
第五章 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关联带动效应分析 59
第一节 研究方法 59
一、投入产出分析法 59
二、乘数分析方法 61
三、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乘数分析方法 61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62
一、研究对象 62
二、数据来源 66
第三节 湖北省旅游产业关联带动效应测度结果分析 69
一、旅游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带动效应 69
二、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产出的关联带动效应 75
三、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收入的关联带动效应 77
四、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全行业就业的关联带动效应 79
五、主要结论 81
本章小结 83
第六章 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贡献度分析 85
第一节 研究方法 85
一、平稳性检验 85
二、协整检验 86
第二节 数据说明与指标选取 87
第三节 湖北省旅游产业的贡献度测度结果分析 89
一、模型的建立 89
二、主要结论 95
本章小结 96
第七章 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集中度分析 97
第一节 旅游产业集中度分析的必要性 97
一、产业集中度的概念及理论争议 97
二、产业集中度的分析方法 100
三、产业集中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02
第二节 湖北省旅游产业集中度比较分析 103
一、纵向比较分析 103
二、横向比较分析 105
三、湖北省旅游产业集中度特征 107
第三节 旅游产业集聚及其经济效应 109
一、规模经济效应 110
二、范围经济效应 110
三、技术溢出效应 111
本章小结 111
第八章 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的制度改革 113
第一节 旅游产业统计制度及指标体系 113
一、我国旅游产业统计调查制度现状 113
二、我国旅游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114
第二节 我国旅游产业统计制度与国外统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117
一、国外不同国家的旅游产业统计制度 117
二、旅游产业统计制度比较分析 120
第三节 对旅游产业统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122
一、我国旅游统计制度改革的目标 122
二、旅游统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122
本章小结 125
第九章 旅游产业化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127
第一节 确定旅游产业地位 127
一、制定相应的旅游产业政策 128
二、加快旅游产业体制机制创新 128
三、坚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9
第二节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实现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129
一、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协调化 130
二、提高旅游产业结构集中度 131
三、推进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 132
第三节 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33
本章小结 134
第十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136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36
第二节 存在的不足与难点 138
第三节 研究展望 139
参考文献 140
后记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