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3
将个人现实并入文化叙事——评荣荣诗集《零碎》 3
诗的音乐性来自情感的连贯性——读荣荣《失败之谣》 9
沉河:从沉吟者到性情者 14
自我观察者的言说——读张执浩诗集《宽阔》 19
作为命运之地的旅途——《证词与眷恋——一个苗的远征Ⅰ》题解 26
沧桑在内通达在外——《孔占伟诗选》序 35
风流何必问来历——“金黄的老虎”诗集《鲁拜集》序 40
诗乃归途——顾宝凯诗集《外乡人》印象 46
知识考古学与“务去陈言”——阅读高鹏程的“博物馆”系列诗作 51
第二辑 65
灰烬里捡拾自由之火种——读《南华录》有感 65
历史的必然性与小说的必然性——评帕蒂古丽长篇小说《最后的王》 71
刍议作家与传主的关系——杨东标《如意之灯》读后 80
不可遗忘的荒谬——谈雷默短篇小说《告密》的反抗主题 84
笑是儿童文学最有感染力的语言——评徐海蛟《孩子的世界你不懂》 91
共时性与历时性视角交叉的叙事——读历史题材儿童文学作品《苏三不要哭》 96
在场与还乡——评赖赛飞散文集《生活的序列号》 101
生命自觉与语言自觉——兼谈宁波三位女散文家的语言特色 106
第三辑 123
作为媒介景观的书法实验——林邦德“古道新履”实验书法展观后 123
别号、自我命名与艺术自觉——林邦德《丁酉降》小议 128
出方入圆 笔写刀锋——从方向前的创作谈用笔问题 132
书法与书道的对话——观沙孟海与井上有一联展“看得见的思想”有感 139
文心游艺:孙群豪治印之路 144
取资宏博还是师法专精——从张奕辰的艺术实践谈篆刻界的“讨巧”现象 149
自家面目最动人——《李广南禅艺水墨》序 155
在山水之间安放灵魂——兼论岑其的山水画创作 158
第四辑 177
名物与教育——从《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谈开去 177
顺命·顺时·顺生——《中国年轮:从立春到大寒》里书写的智慧 185
妈祖文化是“海丝”申遗的宝贵资源——祝贺《大爱妈祖:妈祖信仰在宁波》出版 194
期待一个更好的世界——王宏甲演讲集《世界需要良知》的文化内涵 199
对传播学体制化的反思及知行合一的期待——《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读后 211
对知识分子角色贬值的批判与反思——《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阅读笔记 224
理想之火从来都在静静燃烧——《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读后 236
未知恶,焉知善——维庸、萨德、兰波带给我的思考 242
对新诗现代化的思考应该继续下去——读《斯人可嘉——袁可嘉先生纪念文集》 249
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