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地理 53
第一章 自然地理 53
第一节 位置面积 53
第二节 地质 地貌 53
第三节 土壤 55
第四节 河流 56
第二章 气候 60
第一节 气候特征 60
第二节 日照和气温 60
第三节 大气压 61
第四节 蒸发量 62
第五节 雨量 62
第六节 季候风 62
第七节 台风 62
第三章 自然资源 63
第一节 土地资源 63
第二节 矿产资源 64
第三节 水资源 64
第四节 植物资源与动物资源 65
第四章 自然灾害 66
第一节 风灾 66
第二节 水灾 69
第三节 冰雹 71
第四节 低温冷害 71
第五节 旱灾 72
第六节 地震 73
第七节 雷暴 73
第二篇 建置 人口 74
第一章 建置 74
第一节 建置沿革 74
第二节 行政区划 75
第二章 村(居)概况 78
第一节 居民委员会 78
第二节 三角村民委员会 79
第三节 东南村民委员会 87
第四节 蟠龙村民委员会 94
第五节 结民村民委员会 100
第六节 光明村民委员会 105
第七节 沙栏村民委员会 111
第八节 高平村民委员会 117
第九节 乡村管理 127
第三章 人口 129
第一节 民族 129
第二节 人口变动 130
第三节 人口密度 132
第四节 人口寿命 132
第五节 人口文化 133
第三篇 政治 136
第一章 民国及之前的党政地方组织 136
第一节 民国及之前政权 13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138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139
第一节 组织沿革 139
第二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139
第三节 历次党委会及工作机构 142
第四节 党组织建设 149
第五节 纪律检查 153
第六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54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15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58
第二节 人民代表的产生 159
第三节 历届代表大会 159
第四节 人大工作 163
第四章 人民政府 16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68
第二节 政府机构 169
第三节 重要政务 172
第五章 组织人事 17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74
第二节 干部来源 174
第三节 干部队伍 175
第四节 干部管理 176
第六章 社团组织 178
第一节 农民组织 178
第二节 工会 182
第三节 少先队 186
第四节 共青团 188
第五节 妇女组织 195
第六节 商会 200
第七章 军事武装 20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201
第二节 民兵组织 202
第三节 兵役 206
第八章 公安 20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08
第二节 公安工作 211
第三节 消防 217
第四节 交通安全管理 219
第五节 监所管理 220
第六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21
第九章 司法 审判 224
第一节 司法行政 224
第二节 法庭 227
第十章 要事纪实 228
第一节 土地改革运动 228
第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 229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 231
第四节 “整风反右”运动 232
第五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 232
第六节 “四清”运动 235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 236
第八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37
第四篇 城乡建设与基础设施 240
第一章 城乡建设 24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41
第二节 建设规划 241
第三节 中心区建设 246
第四节 园林绿化 248
第五节 建筑业 252
第二章 环境保护 25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56
第二节 环境质量 257
第三节 环境管理 258
第四节 污染防治 261
第五节 生态建设 262
第三章 供电 供水 263
第一节 供电 263
第二节 供水 266
第四章 交通运输 26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68
第二节 公路建设 269
第三节 桥梁建设 269
第四节 陆路交通运输 270
第五节 水上交通运输 271
第五章 邮政 电信 273
第一节 邮政 273
第二节 电信 280
第五篇 经济 289
第一章 农业 289
第一节 概况 289
第二节 生产关系 292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296
第四节 农业生产 298
第五节 农业技术推广 310
第六节 “三高”农业 319
第七节 林业 324
第八节 畜牧业 325
第九节 渔业 329
第二章 工业 333
第一节 概况 333
第二节 工业门类 335
第三节 工业园区 343
第四节 社办企业 345
第五节 村办、个体企业 345
第六节 较大规模企业简介 354
第三章 服务业、商业、外经外贸 357
第一节 服务业 357
第二节 商业 361
第三节 外经外贸 372
第四章 水利 37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76
第二节 水利设施 377
第三节 “三防”工作 384
第四节 水利工程管理与水资源管理 388
第五章 综合经济管理 391
第一节 计划 391
第二节 统计 392
第三节 物价 395
第四节 审计 400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401
第六节 国土管理 409
第六章 财税 金融 414
第一节 财政 414
第二节 税务 423
第三节 金融 429
第六篇 文化 438
第一章 文化艺术 43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38
第二节 文化设施 439
第三节 文艺团体 439
第四节 文化活动 443
第五节 民间艺术 445
第六节 著述与书画、摄影 452
第七节 刊物 462
第八节 广播电视 464
第九节 文化市场 467
第十节 古迹古物 467
第十一节 创建省特级文化站 476
第二章 教育 477
第一节 概况 477
第二节 基础教育 482
第三节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501
第四节 教育设施设备 504
第五节 经费投入 505
第六节 教育管理 507
第七节 思想教育 508
第八节 考试制度 511
第九节 教师队伍 512
第十节 教学科研 516
第十一节 创建省教育强镇 517
第三章 卫生 51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19
第二节 医疗卫生 521
第三节 公共卫生 535
第四节 创建省卫生镇 538
第四章 体育 53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38
第二节 体育概况 539
第三节 体育设施 539
第四节 群众体育 540
第五节 学校体育 543
第六节 体育人才 544
第五章 科学技术 54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44
第二节 科技概况 545
第三节 科技普及 546
第六章 档案 地方志 548
第一节 档案管理 548
第二节 地方志 549
第七篇 社会 550
第一章 计划生育 55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50
第二节 计划生育概况 550
第三节 宣传教育 552
第四节 计生服务 553
第五节 晚婚晚育 554
第六节 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555
第二章 劳动保障 55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56
第二节 劳动就业与职业培训 557
第三节 社会保障 559
第四节 劳动监察 560
第五节 安全生产管理 561
第三章 民政事务 56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62
第二节 拥军优属 563
第三节 社会福利 566
第四节 救灾救济 570
第五节 慈善事业 571
第六节 婚姻登记 572
第七节 殡葬管理 573
第四章 人民生活 574
第一节 收入 574
第二节 消费 576
第五章 风土民情 588
第一节 婚姻家庭 588
第二节 风俗习惯 591
第三节 农谚 歇后语 口头禅 605
第六章 姓氏 方言 616
第一节 姓氏 616
第二节 方言 618
第七章 侨务及港澳台事务 62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20
第二节 侨胞情况 620
第三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对家乡的贡献 620
第八篇 人物 622
第一章 人物传 622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23
第一节 名人录 623
第二节 英烈 630
第三节 百岁老人 631
第三章 人物表 632
第一节 获各级奖励、荣誉人士 632
第二节 居委会及各村部分人士介绍 636
专记 644
传说 670
附录 672
索引 730
编后记 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