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问题的提出 5
(三)研究意义 6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6
(一)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 6
(二)关于蚕桑产业特征与产业功能的研究 12
(三)关于蚕桑产业转移与“东桑西移”的研究 14
(四)关于蚕桑产业发展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20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26
一、相关理论的启示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6
二、研究理论框架 28
三、研究设计 30
(一)研究方法 30
(二)研究过程 32
(三)研究内容 34
(四)研究报告结构 35
第三章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进程与“东桑西移”成效 37
一、我国蚕桑产业发展历史回顾 37
(一)起源与发展 37
(二)新中国蚕桑产业的复兴 39
二、广西蚕桑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进程 42
(一)广西蚕桑产业的形成 42
(二)建国后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 44
三、广西蚕桑生产发展现状 47
(一)种植规模稳步扩展 49
(二)蚕种饲养量稳定增加 51
(三)蚕茧生产量持续增长 54
(四)桑蚕丝产量快速递增 56
四、“东桑西移”实施成效 59
(一)“东桑西移”花落广西 59
(二)“东丝西移”已成定局 61
五、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63
(一)我国蚕桑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63
(二)广西蚕桑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67
六、本章小结 69
第四章 经济效益的驱动效应 70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70
(一)自然资源优势突出 70
(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73
(三)生态环境较为适宜 75
二、区域布局与规模效益 77
(一)区域布局趋向合理 77
(二)规模效益日趋凸显 86
三、蚕桑生产成本与收益 95
(一)蚕桑生产成本的构成 95
(二)广西蚕桑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 96
(三)广西与全国主产区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 104
(四)与广西特色经济作物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112
(五)蚕桑生产效益对蚕农生产生计的影响 117
四、工农业产业结构效益 123
(一)加工企业规模效益突显 123
(二)工农业结构效益日趋合理 124
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 128
(一)国际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128
(二)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136
六、本章小结 137
第五章 政府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引导 139
一、组织管理体制 139
(一)政府组织机构及其作用 139
(二)行业组织及其效用 145
二、政府的行为定位与公共政策 148
(一)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148
(二)实施产业扶持政策 152
(三)建立公平交易制度 160
三、蚕茧开放市场的效应分析 167
(一)我国蚕茧主要收购模式 167
(二)广西蚕茧市场的机制创新 171
(三)蚕茧市场的开放效应 180
四、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的探索 182
(一)商品小蚕共育模式的推广应用 182
(二)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 184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189
五、本章小结 192
第六章 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194
一、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 194
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195
(一)科研教育机构及其作用 195
(二)科技队伍的建设与提升 202
(三)科技交流合作与重大项目实施 206
三、蚕桑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 209
(一)蚕桑品种创新研究 209
(二)蚕桑生产技术的创新集成 218
(三)蚕桑生产标准化工作 226
(四)科技进步对蚕桑生产的贡献 228
四、蚕农的技术参与效应 234
(一)蚕农的技术需求 235
(二)蚕农的首创技术及其效用 239
(三)妇女在蚕农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241
(四)蚕区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变 243
五、本章小结 248
第七章 广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249
一、广西成功承接了东部蚕桑产业转移 249
(一)三大要素共同推进广西成功承接产业转移 249
(二)广西蚕桑产业发展成效的启示 252
二、影响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253
(一)广西蚕桑产业具有较强的内部优势 253
(二)广西蚕桑产业内部存在一定的劣势 256
(三)广西蚕桑产业发展机遇与威胁挑战同在 258
三、广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选择 261
(一)广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选择模型 261
(二)发展型策略组合: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262
(三)稳健型策略组合:抓住机遇、克服劣势 265
(四)多元型策略组合:发挥优势、化解威胁 268
(五)紧缩型策略组合:克服劣势、化解威胁 271
(六)推进广西蚕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 273
参考文献 275
附录 283
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