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卷 自然环境 19
第一章 气候 21
第一节 光照 21
第二节 气温 23
第三节 降水 24
第四节 风 25
第五节 物候 26
第二章 土壤 28
第三章 地下水 28
第四章 自然灾害 29
第一节 旱灾 29
第二节 涝灾 32
第三节 雹灾 33
第四节 风灾 34
第五节 霜冻 34
第六节 病虫害 36
第七节 地震 36
第二卷 地理位置与村容村貌 39
第一章 地理位置 41
第二章 村容村貌 41
第一节 1960年以前的村貌 41
第二节 街道 43
第三节 饮水 44
第三卷 政务管理 45
第一章 行政区划沿革 47
第二章 生产队组织形式及管理 48
第三章 村领导机构 52
第四卷 社会 55
第一章 风俗 57
第一节 婚嫁 57
第二节 殡葬 64
第三节 生育 65
第四节 上梁、迁居 67
第二章 习俗 68
第一节 服装的演变 68
第二节 饮食的演变 69
第三章 传统节日(附各种常用对联) 70
第四章 特色饮食 76
第五章 方言词汇 79
第五卷 农业 83
第一章 生产关系 85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 85
第二节 收益分配 88
第三节 统购统销政策 89
第四节 村民生活 91
一 衣 91
二 食 92
三 住 92
四 行 94
五 照明 96
六 磨面 96
七 燃料 97
第二章 生产工具 99
第一节 手工农具 99
第二节 农业机械 101
第三章 粮食和经济作物 106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06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08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12
第四节 良种推广 113
第四章 林业 113
第五章 副业、村属企业、家庭手工业 121
第六章 水利 124
第七章 家畜业 127
第八章 用电管理 127
附 1949—1988年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表 129
1949—1988年主要食品及日用品价格变动表 130
第六卷 文化 133
第一章 艺术 135
第一节 小曲 135
第二节 文艺宣传队 135
第三节 社火 137
第四节 锣鼓 138
第五节 其他 139
第二章 文学 142
第三章 书法 146
第四章 古遗址与庙宇 151
第一节 遗址 151
第二节 庙宇 153
第三节 祠堂 154
第五章 红色文化 155
附 大原村庆典锣鼓;小曲剧本选 160
第七卷 教育 163
第一章 私塾 165
第二章 学校 165
第一节 校舍 165
第二节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166
第三节 学校经费 173
第四节 勤工俭学 174
第五节 教师待遇 174
第六节 历任教师和领导 176
第三章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78
第八卷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 181
第一章 医疗卫生 183
第一节 医疗站 183
第二节 乡村医生 184
第三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85
第四节 地方病的防治 187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87
第一节 家庭的变化 187
第二节 计划生育知识的宣传 188
第三节 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190
第四节 计划生育措施的落实 193
第五节 计划生育情况统计 194
第六节 计划生育干部 196
第九卷 扶贫与养老 197
第一章 扶贫 199
第一节 享受低保的农户 199
第二节 享受过政府资助危房改造的农户 203
第三节 享受过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农户 204
第二章 养老 204
第三章 优抚 206
第十卷 中国共产党及其群众组织 21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213
第一节 组织建设 213
第二节 党员 214
第二章 民兵 215
第三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17
第四章 妇委会 218
第十一卷 荣誉 219
第一章 大原村集体获奖情况 221
第二章 大原村个人获奖情况 223
第十二卷 人物 227
第一章 人物传记 229
第二章 优秀人才 240
第一节 优秀学子录 240
第二节 优秀人才录 243
总附录 247
编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