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梅专题 3
从《桃李梅》谈地方戏曲剧种的优秀剧目移植&丁彦 3
从《桃李梅》现象看地方戏曲经典化建构&张芳 14
对戏曲传统戏演出中出现的某些现象的思考&张艳 22
花开《桃李梅》,各显其风采&谭孝红 28
“花开桃李梅”引发的思考&吴彬 33
吉剧《桃李梅》的经典化&李昂 41
论大众传播媒介在戏曲传播中的作用&汤晔 48
女性意识:个性解放与自我救赎&黄国飞 54
奇葩甚难求,移植应有道&于童 58
十地方戏曲剧种《桃李梅》同城会演的探索价值与开创意义&裴小松 63
十地方戏曲剧种花开“桃李梅”引发的思考&刘长明 68
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高桂峪 75
戏曲传统人物造型程式之渊源探究及思考&谢雨 81
戏曲移植的文本基础和再造空间&朱博宇 101
由三版《桃李梅》看戏曲改编与创作中的情感诉求&高媛 108
娇艳桃李梅,花开遍海内&王兴昀 114
振兴戏曲要从基层院团做起&范春双 122
戏曲音乐专题 131
对戏曲韵味的认知&王瑛 131
二人转曲牌【老四平调】【三节板】【大鼓四平调】及【花四平】的源流辨析&马劲 李昂 137
继承传统,勇于创新&邹俊星 159
论广东汉剧“梁派”唱腔艺术&王琴 170
[万年欢]曲牌的发展与延伸&熊樱侨 179
戏曲史料 195
论元杂剧的主体性&何荣智 195
民初开封朱仙镇《重修明皇宫碑》戏曲史价值探析&张青飞 203
清代剧作家宋廷魁及其《介山记》考述&张艳 212
理论纵横 229
吉剧发展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探析&邱莹 229
浅析戏曲教育功能在高校德育的实施路径&张立新 236
谈传统女性观众群体对戏曲艺术的接受与再表达&王冠 243
戏曲故事中“柳翠”题材的改编与创作&蒋彤 250
戏剧结构视野下“角色性别改扮”的差异化&程利辉 260
戏曲网络社群的传播模式与构建策略&王子皓 269
由汉剧《哭祖庙》论剧目改编需彰显剧种气质&刘威利 276
地方剧种研究 285
从庙会看戏曲的传承新态&展帆 285
从“一大三小”看吉剧和二人转承袭关系&王宏伟 292
“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李炜 298
乡土乡音寄陇情&赵子锌 304
要齐放,也要争鸣&王茸茸 311
戏曲发展路径探索 323
从西方音乐剧的现代化流变,看中国戏曲的发展路径&陈洁 323
探寻新兴地方戏曲剧种未来的发展途径&刘新阳 335
新兴剧种如何突围发展&刘勤 345
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戏曲现代化研究&吴筱燕 355
作品评论 367
川剧《铎声阵阵》中的悲剧艺术价值解读&孟立敬 367
“举重若轻”的“轻主旋律”创作&林天泉 374
人·妖·僧 做人和做戏&李雪艳 383
性别转换与戏曲叙事&熊英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