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一)片区整体扶贫成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1
(二)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基本特征 4
二、研究意义 7
(一)理论意义 7
(二)现实意义 8
三、研究现状 9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 9
(二)国内外学者关于边界现象和行政边界的研究 14
(三)国内外学者关于区域合作困境与出路的研究 16
(四)国内外学者关于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治理的研究 19
(五)文献述评 21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一)主要内容 21
(二)研究思路 22
(三)研究方法 24
第二章 理论预设与研究设计 25
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特征识别系统的构建 25
(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特征识别概述 25
(二)区域特征识别系统的研究假设 27
(三)特征识别系统的构建 28
二、连片特困地区区域特征识别指标体系的构建 30
(一)连片特困地区区域特征测量 31
(二)区域特征测量表设计 38
三、样本构建和数据库建设 42
(一)样本构建 42
(二)数据库建设 46
第三章 武陵山区区域特征描述统计及分析 47
一、武陵山区概况 47
二、武陵山区区域特征描述性统计 49
(一)政治行政特征 49
(二)自然地理特征 50
(三)历史文化特征 52
(四)产业特征 53
(五)公共服务特征 54
三、武陵山区区域特征交叉统计 55
(一)县经济特征与行政边界的交叉统计 55
(二)县级行政区经济特征与近邻县经济特征交叉统计 57
(三)县级行政区产业特征与县行政组织定位交叉统计 58
(四)县公共服务特征与县行政组织定位交叉统计 60
四、本章小结 63
第四章 武陵山区贫困集聚的形成机制 65
一、贫困和边缘:武陵山区区域空间的弱势地位 67
(一)武陵山区区域贫困的历史定位 67
(二)豪泰林模型 70
(三)武陵山区的豪泰林定位 72
二、武陵山区区域多重理性的相互强化 73
三、武陵山区区域多路径空间市场分化 79
四、武陵山区区域豪泰林贫困定位 82
五、本章小结 83
第五章 武陵山区贫困集聚的锁定机制 86
一、武陵山区区域发展的合作困境 87
(一)武陵山区区域合作前提 88
(二)武陵山区合作谈判的失败 89
二、武陵山区区域行为选择的环境空间 92
(一)区域行为选择的制度环境 92
(二)区域行为选择的经济环境 93
(三)区域行为选择的社会环境 94
(四)集体外逃的恶性循环 95
三、武陵山区区域的非合作行为策略 97
(一)行政短期化 97
(二)产业链区域化 97
(三)公共产品及服务配置中心化 98
(四)社会要素流动中心化 100
四、武陵山区低水平发展路径 101
五、本章小结 102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104
一、研究结论 104
二、对策建议 106
(一)从行政区行政走向区域公共治理,降低区域发展的行政边界效应 106
(二)明晰区域合作规则,压缩区域局部理性的策略性行为空间 109
(三)从渐进改革到区域全面发展,发挥典型试点的示范带动效应 111
(四)加强差异化政策支持,促进资源双向流动的区域一体化 113
(五)寻找共同开发主题,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 115
附录 117
参考文献 153
后记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