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中的共青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献忠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5353609
  • 页数:255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社会变革的逻辑、变量及研究共青团的视角 1

一、转型期的社会变革:中国的逻辑 2

(一)社会变革的结构性根源 2

(二)激进革命与渐进改革 3

(三)社会变革与社会转型 6

二、社会变革中相关变量的分析 7

(一)政党:社会变革复合动力的核心 7

(二)青年: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力量 9

(三)共青团: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 11

三、历史与社会的双重视角 13

(一)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 13

(二)从社会的角度去考察 15

第一章 青年运动、社会变革与共青团的时代使命 17

一、青年运动与激进革命:青年团诞生发展的必然逻辑 18

(一)旧体制难容大跨度变革 19

(二)青年运动为政治组织的诞生提供了机遇 21

(三)激进革命中新型政党领导下的青年团 23

二、社会改造与国家建设:青年团带领青年发挥突击队作用 27

(一)“改天换地”的建设使命与青年动员 28

(二)社会风气的改造与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 30

(三)青年的执着狂热与运动的狂飙突进 33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共青团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 36

(一)1978—1992年:重燃建设激情,争取做“四有”新人 38

(二)1993—2002年:市场经济初始期的志愿公益与青年成长 43

(三)2003年至今:新世纪、新青年与共青团的新境况 46

小结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 49

第二章 社会结构变迁与共青团组织形态 51

一、“散沙”式青年群体与共青团组织形态初建 52

(一)旧中国的一盘散沙与民间结社 53

(二)中国共产党与青年团组织边界的混合及界分 55

(三)革命年代共青团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67

二、青年的单位制聚合与共青团组织形态的成型发展 77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两阶级一阶层”与单位制 78

(二)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发展历程与层级化特点 79

(三)共青团与执政党及其外围组织的关系 83

三、青年的原子化、流动性、再组织化与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创新 87

(一)社会分层分化对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影响 87

(二)共青团治理基层组织“瘫软”现象的努力 91

(三)团青联系纽带的变迁与共青团身份的新认知 97

小结 在社会结构变迁中打造共青团组织形态的升级版 98

第三章 多元化、共识与价值引领 102

一、主旋律与多元化并存:社会变革的必然格局 103

(一)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主旋律 103

(二)主旋律与多元化在历史合力中交融交汇 105

(三)现代社会中的多元趋势与价值引领 107

二、要素与路径:青年价值取向的形成逻辑 109

(一)时代环境与生存现实:青年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基础 109

(二)教育与体验:青年价值观形成的路径分野 112

(三)必然性与必要性:越是多样化越需要引导 114

三、经验与教训:对青年价值引领的历史反思 116

(一)符合时代需要、积极向上是价值引领的总基调 118

(二)价值引领离不开对青年群体合理利益诉求的关注 119

(三)意识形态认同是价值引领的根本所在 120

(四)贴近青年生活的引领方式容易产生效果 122

四、可为与能为:共青团对青年价值引领的作为空间 124

(一)共青团必须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 124

(二)把握价值引领中重要群体的基本特征 126

(三)实现载体与路径的创造性转换 129

小结 在价值引领中实现对青年的整合 131

第四章 需求、资源与共青团的服务角色 133

一、“服务大众”是现代政党执政的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 134

(一)“服务大众”是现代政党执政的根本前提 134

(二)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 136

(三)服务青年是中国共青团的重要职能 138

二、青年需求与共青团的服务领域 140

(一)革命岁月普通青年的生存与温饱需求与团的服务领域 140

(二)建设年代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与团的服务领域 143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的多元化需求与团的服务领域 145

三、掌控、调配社会资源与共青团的服务能力 149

(一)社会资源的来源与获取 149

(二)共青团对“服务”理念的认知 151

(三)共青团提高服务能力的路径 152

小结 服务青年才能赢得青年 154

第五章 利益、权益与维权空间 156

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利益、权益的理解与实践 157

(一)革命岁月侧重帮助劳苦大众获取物质利益 158

(二)建设年代逐渐实现人民利益以及对人权的轻视 161

(三)改革时期在满足人民物质利益的同时倡导人权 163

二、从利益到权益:中国共青团维权理念的变迁 165

(一)革命岁月青年利益的维护与革命运动、革命战争相伴而行 165

(二)建设年代青年利益的实现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 166

(三)改革时期青少年维权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变革而不断深化 168

三、中国共产党对共青团维权的要求及现实中的维权原则 173

(一)改革开放后历次党代会对人民团体的要求 174

(二)对共青团维权原则的再认识 177

四、共青团维权空间的巩固与拓展 180

(一)矛盾多发期:社会冲突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人群 180

(二)空间拓展:共青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再思考 184

小结 共青团要做青年利益的代言人 186

第六章 政治生态、共青团事业与青年干部成长 189

一、中国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的现实政治环境与历史经验积淀 190

(一)中国共产党营造了以“奋斗”为主题的政治生态 191

(二)影响中国政治生态的变量分析 193

(三)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与双重作用 194

二、共青团所处的具体意义上的政治生态 196

(一)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

(二)共青团全国上下一盘棋 199

(三)共青团的组织文化特点与功能 201

(四)共青团面临的主要挑战 203

三、共青团干部的成长规律与路径 205

(一)如何理解青年干部的成长规律 206

(二)如何认识共青团干部的优势和不足 208

(三)如何看待共青团干部的成长路径 211

小结 在共青团岗位上励志作为 214

第七章 社会变革中的执政党、共青团与青年 217

一、大变革中的关系调整:强国家与强社会 218

(一)“强国家”与“强社会”是现实治理的必然 218

(二)政府的硬目标与社团的软功能 221

(三)政府职能转变为共青团功能实现拓展了新空间 222

二、构建党、团、青年共生共融的互动关系 224

(一)共生共融:党需要青年,青年也需要党 224

(二)“桥梁”和“纽带”:党青关系中的共青团 226

(三)“得青年者得天下”:青年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焦点 228

三、共青团职能发挥的效果评价与分析 230

(一)青年评价:检验团青关系的试金石 231

(二)党政评价: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发挥的衡量尺度 232

(三)社会评价:共青团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234

(四)团内评价:青年工作的自我反思 235

四、共青团功能实现的基本原则与路径 236

(一)基本原则:通过社会功能实现政治功能 237

(二)主体路径:融政治于日常生活之中 238

(三)支撑路径:对青年的联络、沟通与服务 240

(四)工作路径:共青团要虚功实做 241

小结 在社会变革中实现共青团的转型 244

参考文献 246

一、著作部分 246

二、论文部分 250

新版后记 252

原版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