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宁波的新生 11
第一节 黎明前的黑暗 11
一、国民党反动派对四明山地区的“清剿” 11
二、政治上垂死挣扎 14
三、经济危机的加深 17
四、通货膨胀下的民众生活 20
第二节 配合大军解放甬城 22
一、各阶层的民主运动 22
二、接收起义部队、投诚人员 28
三、接管城市的准备 31
第三节 红旗漫卷宁波 35
一、社会各界为迎接宁波解放而努力工作 35
二、解放军大军挺进宁波 38
三、宁波各县及余姚、宁海解放 40
四、开启宁波历史发展新纪元 42
第二章 城市变迁的阶段和主要事件 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事件(1949.5—1956.8) 45
一、镇压反革命 45
二、抗美援朝 47
三、“三反”“五反”运动 48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 51
五、“一五”计划的实施 52
六、粮食统购统销 53
七、五洞闸集体农庄 54
八、遭遇“八一大台风” 55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主要事件(1956.9—1966.5) 56
一、反右斗争 56
二、“三面红旗” 57
三、学习毛泽东著作 57
四、干部参加劳动 58
五、调整中发展经济 59
第三节 “文革”内乱时期的主要事件(1966.6—1976.10) 60
一、全面内乱 60
二、“批林批孔”运动 62
第四节 徘徊中前进和历史转折时期的主要事件(1976.10—1978.11) 63
一、揭批“四人帮” 63
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64
三、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64
第三章 工业变迁的历史映射 67
第一节 解放初期的宁波工业 67
一、没收官僚资本与组建国营经济 67
二、扶植私营工业企业 69
三、工业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72
四、恢复、发展生产的成就 76
第二节 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8
一、宁波实行公私合营的条件 78
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80
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87
第三节 工业的波折及调整 90
一、工业生产“大跃进” 90
二、超前的重工业化 99
三、农轻重的合理比例关系确立 104
第四节 “文革”期间的宁波工业 108
一、“文革”内乱和工业生产挫折 108
二、“五小”工业与城乡集体工业 110
三、两次“整顿” 114
第五节 工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119
一、推进宁波城市化进程 120
二、促进城市人口增加 122
三、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质量 125
第四章 农业变迁的轨迹 129
第一节 土地改革在宁波 129
一、土改前的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 129
二、有序地进行土地改革 130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135
第二节 从互助组到高级社 138
一、互助组的稳步推进 138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42
三、初级社的整顿及快速发展 148
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55
第三节 理想化了的社会基层组织 162
一、一哄而起的人民公社 162
二、人民公社的特征 167
三、《农业六十条》的贯彻 171
四、农村的阶级教育与公社解体 175
第四节 水利工程的兴修 182
一、河道与湖泊的整治 182
二、小型水利工程的修筑 188
三、海塘与江塘的修筑与治理 196
四、水库的修建 201
五、水利建设的效益 210
第五章 商贸业的变迁 213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宁波商业 213
一、国营商业的建立 213
二、合作社商业的产生 215
三、商业的调整和私营商业的发展 218
第二节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3
一、对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 223
二、对私营批发商的改造 225
三、对私营零售商的改造 227
四、迅速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 230
第三节 城市商贸区 237
一、主要商贸区域 238
二、名特商号 239
第六章 金融业的变迁与发展 2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宁波金融业 247
一、解放初期的宁波金融稳定 247
二、社会主义改造及建设时期的金融 261
三、“文革”期间银行工作的干扰及恢复 265
第二节 金融机构沿革 268
一、解放前夕宁波银钱业概况 268
二、接管和改造旧有金融机构 269
三、形成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系 272
第三节 银行主要经营业务 285
一、存款业务 285
二、贷款业务 292
三、侨汇业务 300
第七章 港口的发展与管理 305
第一节 港口的接管与社会主义管理制度的建立 305
一、港口的接管与港务局的成立 305
二、私营轮船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1
三、港航业务逐渐恢复 313
第二节 港口的曲折发展 320
一、港口吞吐量的变动 320
二、经济调整时期的港口措施 325
三、港口生产日益回升 328
第三节 港口发展的挫折 329
一、港口发展停滞 329
二、港口发展缓慢 333
三、运输物资结构变化 335
第四节 从口内港到口门港 336
一、镇海新港区的建设 339
二、老港区的扩建和改造 341
三、临港型工业的兴起 343
第五节 港口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349
一、沟通宁波与国内外的联系 349
二、有利于宁波工商业的发展 354
三、推进宁波港口城市的形成 357
第八章 人口的发展及变化 361
第一节 人口的发展趋势 361
一、解放初期人口发展缓慢 361
二、20世纪50年代人口较快发展 364
三、20世纪60年代前期人口增长处于低谷 367
四、“文革”期间的人口变化 370
第二节 人口的构成与变化 373
一、性别构成 373
二、年龄构成 375
三、文化构成 379
四、职业构成 381
第三节 人口的迁移 383
一、人口迁移的时间与数量 383
二、产生人口迁移的原因 385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389
第四节 人口的控制 391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 392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395
三、人口控制的成效 399
第九章 文化教育事业的变迁与发展 401
第一节 现代教育的发展 401
一、教育事业新的起点 401
二、普通教育 406
三、职业技术教育 411
四、成人教育 418
第二节 戏剧与曲艺 422
一、市甬剧团的成立与甬剧的发展 422
二、姚剧与宁海平调 425
三、其他剧种 429
四、曲艺 433
第三节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变迁 438
一、宁波市图书馆的变迁 438
二、各县图书馆的变迁 442
三、私家藏书的捐赠 446
第四节 报纸与广播的变迁 449
一、党和政府重视报纸与广播 449
二、1949年后宁波报纸的沿革 452
三、各县报纸的创办 455
四、宁波广播的建立与发展 456
第五节 文物事业的变迁与发展 459
一、宁波文物30年的发展历程 460
二、考古工作扎实开展 465
三、重点文物遗址简介 468
四、宁波文物事业30年的经验和启示 477
第十章 城市规划服务与城市发展 481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城市规划 481
一、1951年《宁波都市计划》 482
二、1956年《宁波市城市规划示意图说明》 483
三、两个规划书的特点与意义 485
第二节 “二五”与“文革”时期的城市规划 487
一、1958年《宁波市城市规划总图说明(草案)》 487
二、1959年《宁波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489
三、1974年《宁波市近期建设规划图》 490
四、规划的实施与中断 491
第十一章 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 493
第一节 城乡道路建设 493
一、过渡时期的宁波道路 493
二、“大跃进”及经济调整中的道路修建 496
三、“文革”期间的道路修建 499
四、道路的保养 502
第二节 内河与桥梁的修筑 504
一、内河的整治 504
二、桥梁的修筑 506
第三节 城市公用事业的良好开端 511
一、城市公交的改善 511
二、城市供水与排水 513
三、路灯的扩建 517
第十二章 房产、建筑与城市发展 519
第一节 房地产业的发展 519
一、房产的接管与普查 519
二、私房的改造 520
三、住宅建设 524
四、房产的管理 525
第二节 建筑业的发展 528
一、建筑的勘察设计 528
二、建筑的施工 531
三、施工技术的进步 535
第三节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536
一、为工商业发展提供用房 537
二、有利于市民生活的改善 537
三、城市规划扩展中的作用 538
第十三章 环境卫生与城市发展 539
第一节 卫生意识的加强 539
一、卫生意识的逐步提高 539
二、环境卫生机构的逐步完善 542
三、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544
第二节 城乡环境保护 550
一、水环境的保护 550
二、废气的监测与治理 552
三、城市绿化与园林建设 554
第三节 街道保洁与垃圾粪便管理 558
一、街道保洁 558
二、垃圾清理 559
三、粪便管理 560
第十四章 宁波城市变迁的思考 563
第一节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563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宁波得到发展 563
二、关键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566
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567
第二节 港城互动求发展 569
一、港口促进城市发展 569
二、港口发展的基础在于城市 574
第三节 抓住机遇搞发展 578
一、机遇随时会有 578
二、善于把握和利用机遇 578
第四节 立足城市个性搞发展 581
一、宁波城市的主要特征 581
二、彰显城市特色,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587
大事记 590
附录 638
一、历史沿革及经济社会指标 638
二、主要参考文献 646
后记 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