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来源及背景 1
1.1.1 研究来源 1
1.1.2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1.2.1 研究目的 3
1.2.2 研究意义 4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5
1.3.1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相关研究 5
1.3.2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理论相关研究 14
1.3.3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方法相关研究 19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5
1.4.1 研究内容 25
1.4.2 研究方法 26
1.4.3 全书框架 27
第2章 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相关研究基础 30
2.1 研究范畴及理论基础 31
2.1.1 景观活力评价的解读 31
2.1.2 严寒城市的范围界定 33
2.1.3 城市公共空间的分类 37
2.1.4 模式语言与环境行为学的引入阐释 39
2.2 景观活力的自然影响因素 43
2.2.1 微气候要素 43
2.2.2 植被要素 48
2.3 景观活力的空间影响因素 49
2.3.1 场地规划界域 50
2.3.2 内部空间配置 52
2.4 景观活力的事件影响因素 58
2.4.1 个人认知特征 59
2.4.2 社会文化特征 64
2.5 景观活力的评价方法与过程 67
2.5.1 景观活力的综合性评价方法 67
2.5.2 景观活力的主客观评价分类 72
2.5.3 景观活力的定性与定量评价过程 75
第3章 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调研设计与实施 80
3.1 调研准备 81
3.1.1 空间地点的选择 81
3.1.2 环境因素的筛选 85
3.1.3 调研方式的预测 96
3.2 调研实施 98
3.2.1 问卷设计 98
3.2.2 测量检验 100
3.2.3 实地调查 103
3.3 样本分析 105
3.3.1 总体样本分析 105
3.3.2 季节样本对比分析 122
3.3.3 空间样本对比分析 131
3.3.4 年龄样本对比分析 137
第4章 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体系 143
4.1 景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144
4.1.1 内涵与原则 144
4.1.2 评价指标萃取 146
4.1.3 活力要素提取 156
4.1.4 指标体系构成 169
4.2 景观活力评价体系确定 170
4.2.1 体系确定标准 171
4.2.2 体系形成过程 171
4.2.3 体系评价解析 176
4.3 评价指标标准与评价等级界定 178
4.3.1 五级制评价指标划分 179
4.3.2 活力度评价等级制定 189
第5章 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模型建构 191
5.1 景观活力的季节评价模型 192
5.1.1 冬季评价模型 192
5.1.2 夏季评价模型 201
5.1.3 季节差异评价模型对比 208
5.2 景观活力的空间评价模型 213
5.2.1 邻里公园评价模型 213
5.2.2 城市公园评价模型 220
5.2.3 城市广场评价模型 227
5.2.4 空间差异评价模型对比 234
5.3 景观活力的年龄评价模型 239
5.3.1 老年人评价模型 240
5.3.2 非老年人评价模型 247
5.3.3 年龄差异评价模型对比 253
5.4 景观活力评价模型应用 258
5.4.1 以人民公园为例的城市公园景观活力评价模型应用 259
5.4.2 以长青公园为例的城市广场景观活力评价模型应用 268
结论 281
参考文献 285
附录 298
附录1公共空间内常见的活动类型与人群组合 298
附录2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调查问卷 304
附录3评价体系建立载荷矩阵与系数矩阵 306
附录4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效度检验 310
附录5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的解释的总方差 312
附录6评价指标各层面量表信度系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