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本书编选组 1
序&曾庆榴 1
陈健自述 3
贫困的家庭(1911—1925) 3
加入中国共青团前后(1926—1929) 6
广东国民大学——思考与探索(1930—1935) 9
“独立活动” 9
思想启蒙老师——何干之 10
创建“正路社”及“正路社”与“中国青年同盟”合并 11
关于东莞的革命活动 14
羊城故友:张靖宇、温焯华、王均予、张联、尹焯辉、陈恩 16
负笈东瀛——执着的追寻(1935—1937) 23
加入中国共产党 23
关于中共东京支部 24
返沪见周扬 26
坚持到最后一批回国 27
组织“留东同学抗敌后援会”并见张文彬 28
东京支部归并于广州市委 30
东京同学:梁威林、邝启常、古子坚、杨克毅、宋之光、蔡北华、刘潜迅、何澄宇、潘沃权 32
东京文稿及相关回忆 40
拉丁化运动在东京 40
回忆三十年代中共东京支部的战斗历程 43
八路军驻广州(韶关)办事处(1938—1939) 54
在办事处的经历 54
办事处的工作人员 56
办事处主任云广英 57
韶关文稿 58
今次欧战的发展规律 58
在中共琼崖特委(1940—1945) 62
奔赴海南、潜渡琼州海峡 62
琼崖特委宣传部长 63
一次特委扩大会议 66
驻广州湾(湛江)恢复同中共中央的联络 67
相遇于琼崖、雷州:庄田、李雨枫、周楠、林其材 71
在香港(1945—1948) 76
筹办新华南通讯社 76
《正报》最后一任的主编 80
香港同事:邓楚白、何太、王海平、陈平 82
香港文稿 85
宋子文下斜坡 85
敌人呼救无门 87
敌人在苦撑待死 89
休刊词 92
对战争发展规律的认识 96
赣州会议、进军广州(1948—1949) 102
在中共广州市委(1949—1951) 105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广州市委第一任组织部长 105
任市委秘书长 108
在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武汉)(1951—1954) 111
任中南局宣传部办公室主任 111
任学校教育处长兼管宗教工作 115
家庭与亲戚关系的交代 116
在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武汉)(1954—1958) 121
教育路线与思想作风 121
整风学习 124
在中共湖北省委党校(1958—1962) 128
概况 128
成绩和缺点 129
经验教训 136
王泽民在湖北省委党校 141
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1962—1966) 143
调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校长、党委书记 143
教学指导思想 143
参加“四清”运动 145
动乱的岁月(1966—1976) 149
审查与申辩 154
诗(选) 159
离开工作岗位前(1977—1980) 162
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162
申请到中央党校学习 163
给梁威林同志的一封信 164
1979年6月11日参加向习仲勋同志汇报工作 167
退休报告 168
诗(选) 169
安度晚年(1980—1984) 171
陈健文稿、讲稿选(1950—1978) 177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1950年11月) 177
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共产党(1950年) 186
学习《实践论》(1951年5月16日) 193
中国近代史简略介绍(1955年) 198
关于党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初步意见(1959年) 217
认识、实践、真理(1959年) 223
哲学问题解答(1959年) 234
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节选)(1960年) 267
《矛盾论》讲解(1961年6月) 276
关于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讲解(1961年11月) 285
关于列宁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一句话的注解(1961年12月) 307
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事业(1962年12月5日) 310
对哲学学习的辅导(1964年) 320
社会发展问题的解答(1972年9月30日) 329
社会为什么闹革命?(1978年) 342
有关社会主义生产的几个用语的意见(1978年9月10日) 344
附录 349
怀念陈健 349
高风亮节 赤胆忠心——深切悼念陈健同志&梁威林 349
对党无限忠诚的陈健同志&温焯华 353
记陈健同志在广州湾菉塘的二三事&唐 南 356
哭陈健同志&戈 枫 359
坚持实事求是的楷模&梁钊、林伯侯、周德光、廖烈坤、叶艮桂 361
晨光情——忆晚年的汝森师&曾合平 364
缅怀陈健校长(诗)&陈广杰 369
忆陈健校长&尹华英 370
感恩党校&林龙 372
忆陈健校长二、三事&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理论进修班 374
陈健年表 376
陈健文稿、讲稿目录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