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地理 28
第一章 自然地理 28
第一节 位置面积 28
第二节 地质地貌 28
第三节 土壤 29
第四节 河流水道 29
第二章 气候 32
第一节 光照与气温 33
第二节 降雨 33
第三节 季风 34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 34
第三章 自然资源 36
第一节 土地资源 36
第二节 水资源 37
第三节 矿产资源 37
第四节 动物资源 38
第五节 植物资源 38
第二篇 建置区划 人口 41
第一章 建置区划 41
第一节 建置沿革 41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4
第二章 社区与行政村 47
第一节 社区 47
第二节 行政村 51
第三章 人口 84
第一节 人口发展概况 84
第二节 人口普查 87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构成 87
第三篇 城乡建设与基础设施 93
第一章 城乡建设 9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93
第二节 建设规划 93
第三节 镇村建设 96
第四节 建筑业与房地产业 96
第二章 基础设施 98
第一节 供水供电供气 98
第二节 邮政 电信 101
第三节 交通 104
第三章 环境保护 10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09
第二节 环境质量 110
第三节 环境综合整治 111
第四篇 经济 115
第一章 农业 115
第一节 概况 115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117
第三节 种植业 121
第四节 水产业 127
第五节 畜牧业 129
第六节 农业生产技术推广 131
第二章 工业 13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35
第二节 镇(社、区)办企业 137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 139
第四节 外资企业 140
第五节 工业园区 143
第六节 工业门类 145
第七节 中国小家电专业镇 155
第八节 名牌产品、著名商标 159
第三章 商业与服务业 160
第一节 商业 160
第二节 服务业 173
第四章 外经外贸 175
第一节 概况 175
第二节 招商引资 175
第三节 进出口贸易 177
第五章 财政、税务 177
第一节 财政 178
第二节 税务 181
第六章 金融 保险 185
第一节 金融机构 185
第二节 保险 188
第七章 水利 18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88
第二节 农田水利建设 189
第三节 “三防”工作 190
第八章 经济综合管理 195
第一节 国土管理 195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198
第三节 审计工作 202
第四节 物价管理 203
第五节 计划 204
第六节 统计工作 205
第七节 质量技术监督 208
第五篇 政治 21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东凤地方组织 210
第一节 三九区的革命斗争 210
第二节 中共东凤地方组织沿革 215
第三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216
第四节 历届党委会及工作机构 218
第五节 党的建设 225
第六节 纪律检查 229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230
第一节 人民代表的产生 230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231
第三节 镇人大工作 233
第三章 政府 23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政府机构 23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政府 240
第四章 组织人事 249
第一节 干部来源 249
第二节 干部管理 251
第三节 干部工资、福利 252
第四节 人员编制 253
第五章 社团组织 253
第一节 共青团和少年先锋队 253
第二节 工会 259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262
第四节 农民组织 265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266
第六章 武装 26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地方武装 26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 269
第三节 兵役 270
第四节 民兵 272
第五节 少年军校 275
第七章 公安 27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警察机构 27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安机关 276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278
第四节 治安管理 278
第五节 交通管理 282
第六节 消防管理 283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84
第八章 司法 审判 286
第一节 司法 286
第二节 审判 288
第九章 政事纪要 289
第一节 土地改革运动 289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 290
第三节 肃反和“三反”整社运动 291
第四节 “整风反右”运动 292
第五节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292
第六节 “四清”运动 296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 296
第八节 接城镇知识青年“插队落户” 298
第九节 瓦解齐国齐心堂 298
第十节 拨乱反正 299
第十一节 “三讲”党性党风教育 300
第十二节 “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302
第十三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303
第六篇 文化 306
第一章 教育 30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06
第二节 教育行政 309
第三节 幼儿教育 311
第四节 小学教育 314
第五节 中学教育 323
第六节 职业教育 327
第七节 成人教育 327
第八节 学校建设 328
第九节 教师队伍 332
第十节 教育科研 335
第十一节 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 335
第二章 文化艺术 33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37
第二节 文艺团体 337
第三节 文化设施 338
第四节 文化活动 339
第五节 民歌童谣 341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344
第七节 广播电视 345
第八节 古迹 346
第九节 档案与地方志 348
第三章 医疗卫生 35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50
第二节 医疗机构管理 356
第三节 医疗制度 357
第四节 卫生防疫 359
第五节 妇幼保健 360
第六节 公共卫生 361
第四章 体育 364
第一节 体育事业发展概况 364
第二节 东凤镇五人飞艇赛 365
第三节 群众体育 365
第四节 学校体育 366
第五节 儿童体育游戏 367
第六节 体育人才培养 368
第七节 体育设施与经费 371
第五章 科学技术 372
第一节 概况 372
第二节 科技人员及技术培训 373
第三节 农业科技 373
第四节 工业科技 374
第五节 质量认证 375
第七篇 社会 380
第一章 计划生育 38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80
第二节 计生政策宣传与实施 380
第三节 人口计划执行情况 387
第二章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38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88
第二节 劳动就业 388
第三节 劳动管理 389
第四节 社会保障 390
第三章 民政 39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92
第二节 救灾救济 392
第三节 社会福利 394
第四节 老龄工作 397
第五节 拥军优属 400
第六节 婚姻登记 401
第七节 殡葬管理 402
第八节 红十字会 403
第四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04
第一节 工作机构 404
第二节 思想道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04
第三节 新风新貌 406
第五章 人民生活 407
第一节 收入 408
第二节 消费 410
第六章 婚姻家庭 414
第一节 婚姻 414
第二节 家庭 415
第七章 民间风俗 417
第一节 居住习俗 417
第二节 穿着容妆 418
第三节 饮食习俗 420
第四节 嫁娶习俗 421
第五节 丧葬习俗 426
第六节 生育习俗 430
第七节 生辰习俗 431
第八节 传统节(诞)日 432
第九节 乡土旧习与陋习 437
第十节 宗教信仰 439
第八章 民族姓氏语言 441
第一节 民族 441
第二节 姓氏 442
第三节 语言 443
第九章 侨务 448
第一节 工作机构 448
第二节 华侨出国历史 449
第三节 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分布 449
第四节 侨务工作 451
第五节 侨胞热心公益事业 453
第六节 香港东凤同乡会 455
第八篇 人物 457
第一章 人物简介 457
第二章 人物表 461
专记 464
附录 473
一、政府工作报告选录 473
二、报刊报道选辑 493
三、中山市东凤镇2006—2012年大事记 501
四、先进个人 513
索引 514
编后记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