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民俗 3
节俗 3
正月 3
春节 3
上九 3
元宵 4
二月 4
龙抬头 4
惊蛰 5
社日 5
三月 5
三月三 5
清明 5
四月 6
五月 6
端午 6
磨刀节 7
六月 7
晒衣节 7
望娘节 7
七月 8
乞巧节 8
月半节 8
八月 9
中秋节 9
九月 10
重阳节 10
十月 10
冬月 11
腊月 11
腊八节 11
小年 12
敬灶神 12
除夕 12
婚俗 15
求婚 15
看门户 15
插香 15
择期 16
过礼 16
行庙见礼 17
哭嫁 17
挂花红 17
娶亲 18
发亲 18
铺床 20
拜堂 20
抢房 21
送亲客入席 21
装烟 22
闹房 22
吃复席 22
送亲客辞行 22
散鞋 23
回门 23
转房 23
生育 24
寿诞 27
丧葬 28
送终 28
入棺 28
设灵 29
守灵 31
坐夜 31
出殡 33
下葬 35
垒坟 36
送亮 36
烧七 36
立碑 38
服饰 39
饮食 41
住所 44
修缮 46
祭祀 49
崇尚 52
禁忌 56
出行 61
商贸 63
礼仪 65
民俗传说 69
婚俗 69
哭嫁的来历 69
哭嫁 70
土家姑娘出嫁为啥要“开脸” 75
土家姑娘出嫁为啥要搭“红盖头帕” 76
“抢房”的来历 77
入“洞房”的传说 78
成亲的当晚为啥不同宿 80
扮郎 81
赞花挂红退红 82
搭红 85
喝喜酒 86
陪郎 87
拦门礼 91
发亲 96
背亲 99
嫁姑娘为什么要人送 100
接亲时新郎走新娘后面的来历 102
交换手巾的来历 103
盖头帕的来历 104
新娘披红 105
新娘的陪嫁灯 106
吃髈 106
闹房的来历 108
闹房、回门的传说 109
套鞋 110
扫灶 111
散喜鞋 112
交亲 113
谢媒 115
孝堂结婚 115
三媒六证的传说 116
生育 119
土家族“满月”习俗 119
生孩子送“红蛋”的来历 121
吃“红蛋”的来历 123
丧葬 125
乌鸦报丧 125
“灵屋”的来历 125
到阴曹纸糊篾扎 126
灵牌的来历 127
烧钱化纸的来由 128
唱孝歌的起源 129
包孝帕的来历 130
节俗 131
过年习俗 131
三十晚上烤大火 133
压岁钱的传说 134
给果树喂年饭 135
打“扬尘”的来历(一) 136
打“扬尘”的来历(二) 137
吃“刨汤”的来历 137
给牛拜年 138
背时鬼 139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 140
端午节为什么挂艾 141
粽子、草鞋、布凉鞋 142
晒龙衣 143
六月六日晒皮袍 144
八月十五“偷”瓜 145
重阳节的传说 146
文艺 148
金毛狮子 148
为啥子要跳“茅古斯” 149
打锣的来历 150
跳“耍耍” 151
土家山寨“干龙船” 152
干龙船 155
薅草锣鼓 155
打“渔鼓筒”的来历 158
铜锣 158
车车灯 159
跳端公 162
玩狮子(一) 163
玩狮子(二) 164
“情哥”、“情妹” 166
对联门神的传说 167
唢呐的来历 169
大门口吹唢呐 169
吹唢呐席上多两个菜 170
八仙桌上多两碗菜 171
八仙桌上只能坐七个人 172
祭祀 173
“人祭”改为“牲祭” 173
还“相公愿” 174
用竹蔸卜卦的来历 174
菩萨的来历 176
川猪菩萨 177
祭灶为啥不用酒 178
修缮 179
坐鲁班席 179
“偷”中梁(一) 180
“偷”中梁(二) 181
建房包梁 182
中梁包红布 183
木匠谢师三十三元 184
房子立起后木匠为什么要回家 185
木匠的行李为什么要背起走 185
请木匠师傅在猪圈里吃饭 186
禁忌 187
李牟二姓一家人 187
忠路姓相的不打蛇 189
姓向的过年不吃肉 190
姓宋的不吃狗肉 191
姓谭的不吃团鱼 192
姓覃的不栽麻 193
姓彭的家神龛上不放磬 193
生活 195
土家族的由来 195
走路“背手” 196
土家小孩围口水兜的来历 197
土家族妇女的围腰(一) 198
土家族妇女的围腰(二) 199
妇女为什么围围裙 200
土家人包帕子的来历 201
不在露天坝吃饭 202
神豆腐 202
小娃屁股上的“青疤” 203
六十年甲子 204
大米尝新狗先尝 205
熏蚊子的来历 205
赶“旱魃” 206
药王坐虎戴龙 207
民俗传说讲述搜集整理者简介 209
后记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