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 惠栋选择了清贫的生活 2
1 家学深厚、训练有素的少年时光 2
2 游学探索的青年时期 4
3 广东岁月 5
4 告别仕途,潜心治经 6
5 掌握考证方法,成为考证学家 8
6 教书生涯 10
7 在扬州的幕府岁月 11
二 惠栋成长的学术环境 15
1 明末清初的实学新风 15
2 明末清初的实学者 18
3 康乾盛世的文化政策 24
4 江南的读书风气 27
三 惠栋的学术主张与成就 30
1 汉学与宋学的对立 30
2 惠栋的学术主张 32
3 惠栋的学术方法 34
4 惠栋的学术成就 38
四 惠栋的家学与门徒 42
1 祖孙三代与红豆结缘 42
2 惠栋的门徒 47
五 惠栋的学友 53
1 卢见曾 53
2 亦徒亦友的王昶 58
3 戴震对惠栋考据学的继承 60
六 戴震是真诚的学者 64
1 炸雷震出的孩子 64
2 不说则已,一说不停 66
3 戴震难师的故事 68
4 学习从背字典开始 70
5 拜师江永,找到了指路明灯 71
6 学习宜务实,掌握征实之学 73
7 避难京城的奇遇 75
8 拜见惠栋,高举汉学大旗 78
9 壮志未酬的学海耕耘 80
七 戴震成长的文化背景 84
1 野蛮的统治者要文明起来 84
2 四位皇帝的汉化接力 86
3 盛世读经书 87
4 否定宋学的思潮兴起 89
5 倡导汉学的文化运动 91
6 江南的徽州学脉 93
八 戴震的学术成就 97
1 上知天文、下推历算的青年才俊 97
2 通晓音韵的实学方法 99
3 “扬汉学,反宋学”的坚定立场 102
4 考证与义理兼容的皖派特色 104
5 新辨理欲的人学反思 106
6 揭露宋学“以理杀人” 108
7 气化自然的哲学立论 109
8 重注《水经》的地理学贡献 111
9 校勘河道,服务地方 114
九 戴震的家学与师友 117
1 戴震的家学 117
2 戴震的老师 123
3 戴震的门徒 126
4 戴震的朋友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