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交流会上的致词(代序)&魏增军 1
黄帝陵与黄帝文化 3
黄帝陵与中华传统美德&张岂之 3
弘扬黄帝文明 实现民族复兴——论黄帝创立父系氏族社会文明时代的功德&杨东晨 7
中华民族的民族同根&龚杰 23
轩辕黄帝陵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关于提出“黄帝陵文化”概念的思考&霍彦儒 29
龚自珍与炎黄文化&樊克政 35
当今黄帝祭祀礼仪问题研究&何炳武 40
从芦山峁考古发现审视中国古代文明&钱耀鹏 46
考古发现与黄帝早期居邑研究&李桂民 49
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强 61
黄帝世家、臣子探析&苏峰 71
文化传承与文明延续 89
孔子“君子之道”的人文精神意蕴&赵馥洁 89
谈谈我对孔子“以仁释礼”的看法&赵世超 96
孟子、荀子性论似异而实同探析&董金裕 118
中华文化对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可能贡献——环绕“存有”“场域”与“觉知”三概念的展开&林安梧 126
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地位&王子今 139
中国文化中的君子与理想人格&洪修平 153
“家”与中国文化&罗安宪 157
“诚”之用:内涵的拓展与价值的提升&陈仲庚 166
中华儒学话语中人的价值使命论&王国良 176
儒学与世界其他三大思想宗传之关系&刘源俊 185
从“艺”与“道”的意涵探究中华文化精神&尤煌杰 192
论老子的“以德报怨”&刘固盛 203
孔子“仁”的渊源&韩星 215
两汉儒家思想的困境与反思——兼论东汉末年的批判思潮&陈福滨 230
论道教斋醮仪式的文化内涵&张泽洪 242
理学视域下的《吕氏乡约》&刘学智 259
杨屾“知本为先”思想研究&林乐昌 273
封建制度之原型与张载的构思及其理想政治&范立舟 285
“鹅湖之会”脉络下的“吕祖谦”问题&朱浩毅 317
素位而行卫华夏——论金元时期关学三家对维系华夏文化延续的历史作用&武占江 329
家学·工夫·道统——《四书大全》中新安学人义理建构之考察&陈逢源 348
“分道之体”——清中晚期理学家经世视域中的陆王心学&田富美 374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的荀学观述评&江心力 386
试论分封制与周王朝的合法性问题&刘惠琴 400
作为史官与隐者的老子——老子对古代思想文化的继承&夏绍熙 409
从战国楚简再论《周易》经传与老庄的关系问题——兼谈战国楚简在经学思想史研究上的价值&陈战峰 419
韩非子“道法自然”释义&郑熊 429
关于华严宗哲学的一点思考&宋玉波 441
李心传《道命录》版本考&朱军 458
文化创新与民族复兴 473
“知常曰明”与文化自信&鲁谆 473
儒家“务本尚德”的思想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方俊吉 477
光大中国思想史学派&刘志琴 486
中国传统与现代化发展模式初探&张国刚 493
中国哲学到底有没有讨论“自由”?——论荀子哲学中的意志与自由&潘小慧 498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保守主义传统观的分歧回顾&方光华 506
浅谈关中文化遗产与中华文化自信&谢阳举 526
从儒家思想看文化自信的内在意蕴&景海峰 541
“忠孝”: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的沟通互用&杨维中 548
近代儒学的开拓:陈焕章《孔门理财学》的思想史意义&邓国光 555
孙中山的传统文化理念&李振武 566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葛承雍 572
多元一体: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传统&杨圣敏 577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历史基础&张茂泽 587
儒学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解光宇 609
中华文明“共同体”理念的三个维度&许宁 624
先秦儒家“天下”理念的逻辑发展&陈荣庆 630
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李健超 655
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郑和文化遗产简介&陈达生 676
一块石碑辉煌我中华民族——唐代杨良瑶与海上丝绸之路&张世民 679
用中国话语,说中国智慧——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论纲&刘文瑞 李尧远 703
白寿彝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研究特色&张越 708
中国古代书院的礼容之学与成人之道&肖永明 李江 718
当代书院的使命与担当&王维生 734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之新时代大学传承——基于《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课程研究与实践&吴小强 邵薇 739
心学与国人的信仰哲学&彭彦华 751
传统经典中真、善、美的道德内涵与人格修养&曾文芳 765
从“家世”语境探讨年龄与时间意识&程秋君 774
张岂之先生与中华文化研究&王继训 787
近现代大学校歌与儒家文化及大同精神——以南大、清华、浙大校歌为中心的讨论&翟奎凤 806
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王寅 823
我的中医之路——中医是古代实践哲学之精华&吴炫静 836
编后记 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