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总论 2
第一节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概念与内容 2
一、法律素质培育概念 2
二、法律素质培育内容 4
第二节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方法与途径 6
一、传统教育方法途径缺陷与不足 7
二、法律素质培育新方法与新途径 9
第三节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模式 12
一、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12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6
三、“认知—情感—能力—信仰”培育模式 18
第二章 大学生法律认知培育研究 21
第一节 大学生法律认知概念与内容 21
一、法律认知概念 21
二、法律认知内容 24
第二节 大学生法律认知培育目标与原则 27
一、法律认知培育目标 27
二、法律认知培育原则 29
第三节 大学生法律认知培育意义与方法 30
一、法律认知培育意义 30
二、法律认知培育方法 32
第三章 大学生法律情感培育研究 37
第一节 大学生法律情感概念与内容 37
一、法律情感概念 37
二、法律情感内容 42
第二节 大学生法律情感培育目标与意义 44
一、法律情感培育目标 44
二、法律情感培育意义 45
第三节 大学生法律情感培育条件与方法 48
一、法律情感培育条件 48
二、法律情感培育方法 55
第四章 大学生法律能力培养研究 61
第一节 大学生法律能力概念与内容 61
一、能力 61
二、法律能力 63
三、大学生法律能力培养内容 64
第二节 大学生法律能力培养观念与目标 70
一、法律能力培养观念 70
二、法律能力培养目标 71
第三节 大学生法律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71
一、培养模式理论依据 72
二、培养模式具体内容 73
三、培养模式实施途径 76
第五章 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研究 81
第一节 大学生法律信仰概念与内容 81
一、法律信仰概念 81
二、法律信仰内容 84
第二节 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目标与意义 86
一、法律信仰培育目标 86
二、法律信仰培育意义 87
第三节 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方法与途径 90
一、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的方法 90
二、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的途径 91
第六章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民事侵权与维权研究 97
第一节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民事侵权与维权理论分析 97
一、大学生勤工助学与维权 97
二、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侵权行为理论 100
第二节 大学生勤工助学与民事侵权现状分析 103
一、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目的明确 104
二、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渠道广泛 105
三、大学生勤工助学影响学业有限 106
四、大学生勤工助学维权意识淡薄 106
第三节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民事侵权与法律适用 108
一、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民事侵权构成要件 108
二、大学生勤工助学法律理论与现实冲突 112
第四节 大学生勤工助学合法权益维护途径 118
一、和解 119
二、调解 119
三、行政申诉 119
四、民事诉讼 120
第五节 维护大学生勤工助学合法权益对策 120
一、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21
二、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 122
三、强化高校组织管理职责 123
四、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 125
五、增强学生侵权防范意识 126
第七章 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132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理论分析 132
一、网络概念及特点 132
二、网络违法犯罪概念及内涵 134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现状分析 137
一、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类型 137
二、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特点 145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成因分析 148
一、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外因分析 149
二、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内因分析 155
第四节 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对策 160
一、技术对策 161
二、法律对策 164
三、教育对策 167
四、管理对策 172
第八章 高校女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176
第一节 高校女大学生犯罪理论分析 176
一、犯罪概念及其特征 176
二、高校女大学生犯罪概念 177
三、女大学生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 177
第二节 高校女大学生犯罪特点及其危害 179
一、女大学生犯罪特点 179
二、女大学生犯罪危害 181
第三节 高校女大学生犯罪成因分析 183
一、女大学生犯罪社会原因 183
二、女大学生犯罪个体原因 195
第四节 高校女大学生犯罪防范对策 200
一、女大学生犯罪的宏观预防 201
二、女大学生犯罪的微观预防 206
后记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