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的历史、现状及进展 1
第二节 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9
第二章 土壤侵蚀理论 22
第一节 土壤侵蚀营力与作用过程 22
第二节 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 24
第三节 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39
第四节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48
第五节 土壤侵蚀规律 55
第六节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 72
第三章 水土保持原理 83
第一节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的关系 83
第二节 控制水土流失的途径与措施 84
第三节 水土保持原则和措施 86
第四章 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理论 92
第一节 荒漠化概述 92
第二节 荒漠化防治原则与措施 102
第五章 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林草措施 122
第一节 概述 122
第二节 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 136
第三节 水土保持林体系 143
第四节 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 146
第五节 侵蚀沟水土保持林 155
第六节 水库河川防护林 159
第七节 水土保持种草技术 165
第六章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78
第一节 概述 178
第二节 坡面防护工程 179
第三节 沟道治理工程 193
第七章 风蚀防治工程 210
第一节 沙障固沙 210
第二节 化学固沙 215
第三节 风力治沙 218
第八章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221
第一节 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 221
第二节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种类 232
第九章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241
第一节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概述 242
第二节 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程序与内容 249
第三节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成果介绍 289
第十章 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管理 308
第一节 水土保持监测概述 308
第二节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 311
第三节 监测项目与方法 313
第四节 地面监测 316
第五节 调查监测 322
第六节 遥感监测 327
第七节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332
第八节 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介绍 347
第十一章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与评价 352
第一节 水土保持单项效益评价 352
第二节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356
第十二章 水土保持执法与监督管理 366
第一节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 366
第二节 水土保持行政执法体系 369
第三节 水土保持监督与管理 370
第十三章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378
第一节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378
第二节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383
第三节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389
第四节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技术 391
参考文献 398
附录一 规划主要表格 402
附录二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414
附录三 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