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新泉主编;董云霞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111611028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0.1 人类活动与建筑 1

0.1.1 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 1

0.1.2 建筑及其基本功能 1

0.1.3 现代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 2

0.2 建筑构成要素 4

0.3 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7

0.3.1 建筑的起源 7

0.3.2 建筑的发展 10

0.4 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 24

0.4.1 房屋建筑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 24

0.4.2 计划任务书阶段 25

0.4.3 规划管理部门批复阶段 25

0.4.4 房屋设计阶段 25

0.4.5 工程施工的招投标 28

0.4.6 施工过程 29

0.4.7 竣工验收程序 31

0.5 建筑方针 33

0.5.1 我国不同时期的建筑方针 33

0.5.2 新时期建筑方针的解读 33

习题 34

第1章 建筑材料 36

1.1 概述 36

1.1.1 建筑材料的分类与标准化 36

1.1.2 建筑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 37

1.2 常用建筑材料 39

1.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39

1.2.2 水泥 42

1.2.3 混凝土 43

1.2.4 建筑砂浆 44

1.2.5 烧结砖及石材 44

1.2.6 木材 45

1.2.7 建筑钢材 46

1.3 特殊建筑材料 49

1.3.1 防水材料 49

1.3.2 密封材料 53

1.3.3 绝热材料 55

1.3.4 吸声材料 56

1.3.5 其他材料 56

1.4 新型建筑材料 58

1.4.1 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 58

1.4.2 新型建筑材料的分类 59

1.4.3 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 59

1.5 未来的建筑材料 60

1.5.1 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60

1.5.2 未来建筑材料的主要类型 61

习题 63

第2章 民用建筑及其结构 65

2.1 建筑的基本组成 65

2.2 建筑物的分类、分等与分级 66

2.2.1 建筑物的分类 66

2.2.2 建筑物的分等 68

2.2.3 民用建筑的分级 69

2.3 建筑设计概述 70

2.3.1 建筑设计的内容 70

2.3.2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70

2.3.3 建筑设计的依据 71

2.4 建筑模数协调与部件优先尺寸 73

2.4.1 建筑模数协调 73

2.4.2 部件优先尺寸 74

2.5 民用建筑的平面设计 75

2.5.1 主要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 76

2.5.2 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 79

2.5.3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79

2.5.4 建筑平面组合 80

2.6 民用建筑的剖面设计 85

2.6.1 房间的高度 85

2.6.2 建筑物的层数 87

2.6.3 房间的剖面形状 87

2.6.4 一般民用建筑中有关的几个高度 88

2.7 墙体承重结构体系 88

2.7.1 砌体墙承重结构体系 88

2.7.2 钢筋混凝土墙承重结构体系 89

2.7.3 承重墙体的布置和承重方案 89

2.7.4 墙体承重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案 90

2.7.5 墙体承重结构的构造要求 92

2.8 框剪和框筒结构体系 94

2.8.1 框剪体系 94

2.8.2 框筒体系 96

2.9 空间结构体系 97

2.9.1 空间结构的发展概况 97

2.9.2 空间结构的形式 103

2.10 采光与通风 106

2.10.1 概述 106

2.10.2 民用建筑的采光与通风 107

习题 107

第3章 工业建筑及其结构 109

3.1 工业建筑的平面设计 109

3.1.1 生产工艺和建筑平面设计的关系 109

3.1.2 平面形式的选择 110

3.1.3 柱网的概念和规定 111

3.1.4 厂房的定位轴线 112

3.2 工业建筑的剖面设计 115

3.2.1 生产工艺与剖面设计的关系 115

3.2.2 厂房高度 117

3.2.3 室内外地面标高 118

3.2.4 厂房空间利用 118

3.3 骨架结构体系 119

3.3.1 框架结构体系 119

3.3.2 单层刚架和排架结构体系 126

3.4 轻型钢结构工业厂房 132

3.4.1 承重结构系统 133

3.4.2 钢屋架 135

3.5 工业建筑的构造组成(构件) 137

3.5.1 承重构件 137

3.5.2 围护构件 141

3.6 工业建筑采光与通风 143

3.6.1 生产场所采光等级与采光面积的确定 144

3.6.2 生产场所内部自然采光 145

3.6.3 生产场所内部自然通风 146

习题 147

第4章 房屋建筑构造 148

4.1 建筑构造概述 148

4.1.1 建筑构造与建筑类型 148

4.1.2 建筑的构造组成 149

4.1.3 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 149

4.1.4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50

4.2 地基与基础工程 150

4.2.1 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150

4.2.2 基础的类型 152

4.2.3 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构造 153

4.3 墙体 154

4.3.1 墙体的作用及技术要求 154

4.3.2 墙体的类型 155

4.3.3 砖墙 156

4.3.4 砌块墙 159

4.3.5 复合墙体 160

4.3.6 隔墙与隔断 160

4.4 楼地层 160

4.4.1 楼地层的组成及设计要求 160

4.4.2 楼地层的类型 161

4.4.3 阳台与雨篷 163

4.5 屋顶 164

4.5.1 屋顶的作用及要求 164

4.5.2 屋顶的类型 164

4.5.3 屋顶的构造 165

4.6 楼梯与台阶 175

4.6.1 楼梯的组成、分类与尺度 175

4.6.2 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结构与构造 179

4.6.3 台阶与坡道 180

4.6.4 电梯与自动扶梯 181

4.7 门窗 182

4.7.1 门窗的作用与类型 182

4.7.2 铝合金门窗 185

4.7.3 塑钢门窗 186

4.7.4 遮阳构件 186

4.7.5 门窗的隔声设施 187

4.8 变形缝 187

4.8.1 伸缩缝 188

4.8.2 沉降缝 190

4.8.3 防震缝 191

习题 192

第5章 高层建筑 195

5.1 高层建筑概述 195

5.1.1 高层建筑的分类 195

5.1.2 高层建筑的特点及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195

5.1.3 高层建筑的发展 198

5.1.4 超超高层建筑 200

5.2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 206

5.2.1 高层建筑的楼身形体设计 206

5.2.2 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 208

5.2.3 高层建筑的标准层设计 211

5.2.4 高层建筑的剖面设计 216

5.2.5 高层建筑核心体设计 217

5.3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220

5.3.1 高层建筑的结构艺术 220

5.3.2 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 222

5.3.3 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 222

5.3.4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223

5.3.5 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原则 227

5.3.6 高层建筑的基础 228

习题 229

第6章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232

6.1 绿色建筑概念 232

6.2 绿色建筑技术 233

6.3 建筑节能概述 234

6.3.1 建筑节能的概念 234

6.3.2 建筑节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35

6.3.3 建筑节能的重点领域 235

6.4 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 236

6.4.1 建筑热工设计区划指标及设计原则 236

6.4.2 建筑得热与失热 237

6.4.3 建筑传热的方式 238

6.4.4 建筑保温与隔热 238

6.4.5 空气间层的传热 240

6.4.6 建筑气密性 240

6.5 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240

6.5.1 建筑节能与地区自然条件 241

6.5.2 供暖建筑节能规划设计 241

6.5.3 墙体节能 242

6.5.4 门窗节能 245

6.5.5 屋顶和地面节能 247

6.5.6 建筑遮阳 247

6.5.7 自然通风 248

6.5.8 红外热反射技术 248

6.6 生态节能建筑技术 248

6.7 太阳能利用技术 249

6.8 自我生存型建筑 253

6.9 节能型建筑实例 255

习题 260

第7章 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 262

7.1 概述 262

7.2 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开发与工程实践 265

7.2.1 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开发 265

7.2.2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实践 266

7.3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 274

习题 274

第8章 建筑设备与智能建筑 278

8.1 建筑与建筑设备的关系 278

8.2 高层建筑的公用设备系统 281

8.2.1 公用设备系统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81

8.2.2 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系统 283

8.2.3 高层建筑的空调系统 284

8.2.4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系统 287

8.3 智能建筑的定义与特点 287

8.3.1 智能建筑的定义 287

8.3.2 智能建筑的特点 289

8.4 智能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290

8.4.1 智能建筑的产生背景 290

8.4.2 智能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93

8.4.3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295

8.5 智能建筑的组成与功能 296

8.5.1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297

8.5.2 通信网络系统 298

8.5.3 办公自动化系统 299

8.5.4 综合布线系统 300

8.5.5 建筑物管理系统 300

8.5.6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心 300

8.6 建筑智能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301

习题 302

第9章 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303

9.1 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概念 305

9.1.1 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及其基本类型 305

9.1.2 影响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因素 305

9.1.3 基地红线 308

9.1.4 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意义 308

9.2 建筑与自然条件 309

9.2.1 不同气候地区的空间组织 309

9.2.2 建筑的体积与朝向 310

9.2.3 建筑与风向 311

9.3 生产场区总平面功能布局 312

9.4 生产企业厂前区空间环境设计 318

9.5 生产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322

9.6 场区管道支架与管道地沟 323

9.6.1 管道支架的作用与分类及设置 323

9.6.2 管道支架 326

9.6.3 管道地沟 330

习题 332

第10章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333

10.1 综合管廊发展概述 333

10.1.1 地下综合管廊概念及建设意义 333

10.1.2 地下综合管廊常用术语 334

10.2 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概况 338

10.2.1 国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概况 338

10.2.2 国内地下综合管廊发展概况 340

10.2.3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展方向 344

10.3 地下综合管廊类型 345

10.3.1 按容纳管线性质分类 345

10.3.2 按断面形式分类 345

10.3.3 按舱室数量分类 346

10.4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 347

10.4.1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条件 347

10.4.2 地下综合管廊的平面布置 347

10.4.3 地下综合管廊的断面布置 348

10.4.4 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施工 348

10.4.5 地下综合管廊的避让原则 350

习题 351

第11章 建筑安全 352

11.1 建筑物抗震 352

11.1.1 地震术语 352

11.1.2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55

11.1.3 建筑抗震设计方法 356

11.1.4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 356

11.2 消防工作的行政管理和法规、标准 357

11.2.1 消防工作的行政管理 357

11.2.2 消防法规与标准 357

11.3 建筑物耐火等级和火灾危险性分类 358

11.3.1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358

11.3.2 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划分 358

11.3.3 产生火灾的危险性分类 360

11.4 防火与防烟分区 362

11.4.1 防火与防烟分区的定义和作用 362

11.4.2 防火与防烟分区 362

11.4.3 防火间距 362

11.4.4 主要防火与防烟分隔物 363

11.5 建筑防爆 366

11.5.1 建筑防爆设计 366

11.5.2 结构设计防爆 367

11.5.3 厂房和仓库的泄压 367

11.5.4 其他防爆措施 368

11.6 安全疏散 369

11.6.1 安全疏散的概念 369

11.6.2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369

11.6.3 工业建筑的安全疏散 369

11.6.4 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 370

习题 370

参考文献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