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政人员从执行者到行动者的角色嬗变》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乔姗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7520342025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2

一 双重转型的社会背景 2

二 研究意义 5

第二节 解释框架与概念描述 7

一 研究的解释框架 7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

第三节 文献综述 16

一 行政人员的国内外研究 16

二 服务型政府有关行政人员的研究 25

三 社会学视野的行动者研究 29

四 综合评价 34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37

一 研究内容 37

二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5

第二章 作为执行者的管理型政府 48

第一节 治理体系中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49

一 政治中的管理诉求:行政的萌芽 49

二 主题的嬗变:政治中分化出行政 53

三 行政的基本构成要素 58

第二节 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 62

一 政治与行政:决策和执行的角色 62

二 管理型政府的执行角色 66

三 管理型政府的职能 71

第三节 管理型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体现 74

一 政府的“控制”与社会的“服从” 74

二 表达与回应社会治理模式的生成 78

三 政府“执行”功能的失灵 82

第三章 作为执行者角色的行政人员 86

第一节 官僚制组织中的行政人员 87

一 管理型政府的官僚制组织形式 87

二 官僚制组织中的文官制度 91

三 行政人员养成执行者角色 94

第二节 行政人员的“执行者”特征 100

一 职责的外在性 100

二 支配关系的形式合理性 103

三 机械“执行”的行为模式 106

第三节 行政人员的“执行”变异与政府职能的缺失 111

一 管理型政府与行政人员的“执行”之维 111

二 行政行为失范导致政府失灵 116

三 行政人员执行者角色的非典型化 120

第四章 后工业化社会的“行动”思潮 126

第一节 社会实践中“行动”思潮的萌芽 128

一 后工业化社会为行动者提供了实践条件 128

二 面对政府失灵:社会萌发自治的行动意识 136

三 社会自治行动的现实呈现 141

第二节 “行动者”理论:社会认知范畴的转型 146

一 主体与客体社会的扬弃 146

二 主体间性的复杂化 150

三 无主体的“行动者”范式 155

第三节 行动思潮对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化 160

一 主客体论:权治的社会治理模式 160

二 主体间性的多元化与法治同一性的悖论 164

三 从代议制到合作制的演绎 167

四 合作治理模式中的行动者 173

第五章 从行动者视角看服务型政府 183

第一节 作为行动者的服务型政府 185

一 政府与社会二元分立时代的没落 185

二 政府从执行者向行动者的转向 189

三 政府形态的转型:从管理走向服务 195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200

一 中心与边缘结构转向无主体结构 200

二 行政的价值中立到道德立场 203

三 管理型职能向引导型职能的演变 206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的组织架构 210

一 从线性结构到网络结构转型 210

二 从部门界限到无边界虚拟组织 215

三 规范行政人员“自主性”的规则 219

第六章 行政人员行动者角色的形塑 225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中的行政人员 226

一 从属于服务型政府的行动者 226

二 合作治理体系的生成 232

三 行动者对“他者”承认的诉求 236

第二节 行政人员的“行动者”维度 242

一 自我反思与灵活应变的能力 242

二 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内化 247

三 “行动者”角色行政人员的道德感 251

四 行政人员的自律性人格 254

第三节 行政人员行动者角色的塑造路径 258

一 行政人员的德制构建 258

二 培育行政人员服务理念的规范性取向 262

三 构建良性的行政生态 265

第七章 行政人员行动者角色的本土化 272

第一节 管理行政向合作治理转型的探索性实践 273

一 管理行政逻辑中社会治理的本土化体现 273

二 合作治理行动的发生 275

三 合作治理雏形的实践探索 282

第二节 行政人员行动者角色的现实呈现 286

一 容错机制:承认行动者的自主性 286

二 潜规则:非正式制度的异化形态 289

三 政治环境:非正式制度与个体社会偏好的良性互动 292

参考文献 296

结语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