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中国戏剧的兴起与繁盛 3
第一章 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形成 3
第一节 巫祭乐舞与华夏戏剧之孕育 3
一、原始宗教祭祀氛围中的巫歌巫舞 4
二、从巫觋到灵优——戏剧之萌芽 6
第二节 优孟衣冠与角色装扮之滥觞 8
一、优谏与优戏 8
二、优孟衣冠与角色扮演 9
第三节 两汉百戏与戏剧之形成 10
一、巫风蔓延背景下的百戏腾涌 11
二、中国戏剧形成的标志——《东海黄公》 11
三、汉代歌舞剧的草创——《公莫舞》 12
四、傀儡戏的形成及其演变 12
第二章 中国戏剧的演进与突变 14
第一节 汉魏优戏的嬗变 14
第二节 《踏谣娘》与南北朝隋唐歌舞戏 16
第三节 “参军戏”的形成与衍变 18
第三章 宋金都市文化的高涨与北曲杂剧的成熟 20
第一节 宋都商业的腾涌与宋杂剧的蔚兴 20
一、宋都坊市合一格局的形成与瓦舍勾栏的创设 20
二、百戏竞争与宋杂剧的脱颖而出 21
第二节 金政权南迁与北杂剧的成熟 24
一、民族音乐融合与诸宫调的传唱 24
二、金政权南迁与北曲杂剧的成熟 25
第三节 宋金杂剧的体制特征 26
第四章 元杂剧的兴盛与衰蜕 30
第一节 元杂剧的分期与流派的区分 30
第二节 元杂剧的兴盛和繁荣 32
一、元杂剧的成熟和定型 33
二、元杂剧的繁荣 33
第三节 元杂剧的衰微与戏剧形态的蜕变 38
一、元杂剧衰微的表现及其原因 39
二、南北合套与南戏的成熟 40
第四节 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42
一、剧本结构 42
二、音乐体式 44
三、角色与演出体制 44
第五章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46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杂剧创作 46
第二节 《窦娥冤》、《蝴蝶梦》和其他社会剧 47
第三节 《救风尘》、《望江亭》和其他爱情风月剧 51
第四节 《单刀会》、《西蜀梦》和其他历史剧 54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卓越艺术成就 56
一、完善杂剧体制结构,创立戏曲艺术范式 56
二、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各类戏剧形象 57
三、重视舞台效果,创立本色风格 58
第六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60
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及其题材来源 60
一、生平行事与杂剧创作 60
二、《西厢记》故事的来源和演变 61
第二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62
第三节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塑造 70
第四节 《西厢记》的结构特点和语言艺术 73
第七章 白朴和马致远 77
第一节 白朴和他的杂剧创作 77
一、白朴的生平和思想 77
二、白朴的杂剧创作 78
第二节 马致远和他的杂剧创作 84
一、马致远的生平和思想 85
二、马致远的杂剧创作 86
第八章 元代初期其他杂剧作家和作品 93
第一节 纪君祥、李寿卿等与元初历史剧 93
一、纪君祥《赵氏孤儿》 94
二、李寿卿《伍员吹箫》 95
三、郑廷玉《楚昭王》 95
四、高文秀《渑池会》和《谇范叔》 96
五、张国宾《薛仁贵》 96
第二节 郑廷玉、杨显之等与元初社会剧 97
一、郑廷玉《看钱奴》和《金凤钗》、《遇上皇》 97
二、杨显之《潇湘夜雨》和《酷寒亭》 99
三、石君宝《秋胡戏妻》 100
四、张国宾和武汉臣的劝化杂剧 100
第三节 李潜夫、孟汉卿等与元初公案戏 101
一、无名氏《陈州粜米》 102
二、李潜夫《灰阑记》 103
三、孟汉卿《魔合罗》 104
四、武汉臣《生金阁》 104
五、郑廷玉《后庭花》 105
六、王仲文《救孝子》 105
七、无名氏《合同文字》 106
第四节 康进之、高文秀等与元初水浒戏 107
一、康进之《李逵负荆》 107
二、高文秀《双献功》 108
三、李文蔚《燕青博鱼》 108
第五节 尚仲贤、石子章等与元初婚恋杂剧 109
一、尚仲贤和李好古的人神之恋杂剧 109
二、石君宝《曲江池》和《紫云亭》 111
三、石子章和张寿卿的风情喜剧 112
第九章 郑光祖和元代中期其他杂剧作家与作品 115
第一节 郑光祖和他的杂剧创作 115
一、郑光祖的生平和思想 116
二、郑光祖的杂剧创作 116
第二节 宫天挺和他的杂剧创作 120
一、宫天挺的生平和思想 120
二、宫天挺的杂剧创作 121
第三节 乔吉和他的杂剧创作 124
一、乔吉的生平 124
二、乔吉的杂剧创作 124
第四节 金仁杰和杨梓的历史剧 127
一、金仁杰历史剧的悲剧意蕴 127
二、杨梓历史剧的主体意识 128
第十章 秦简夫和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与作品 131
第一节 秦简夫与元后期家庭道德剧 131
一、秦简夫的《东堂老》及其他伦理道德剧 131
二、萧德祥《杀狗记》等道德剧的劝化旨归 134
第二节 元后期社会剧对吏治与秩序的维护 135
一、陆登善《勘头巾》及其他公案戏的教化倾向 135
二、其他无名氏的社会剧 136
第三节 君权神授天命观在元末历史剧中的浓重投影 136
一、罗贯中《风云会》对仁君德政的憧憬 137
二、《黄鹤楼》、《昊天塔》等对忠孝节义的推崇 140
三、《连环计》、《隔江斗智》对贞臣良将的礼赞 142
第四节 宗教观念的变异与元后期神仙道化剧的迷光幻彩 144
一、范康《竹叶舟》等剧作对仙界的向往 144
二、《误入桃源》、《玩江亭》的迷幻情结 146
三、《桃花女》的奇幻景观 147
第十一章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149
第一节 南戏的兴起与传播 149
一、南戏产生的时间 149
二、南戏产生的地点 150
三、南戏的发展与传播 150
第二节 南戏体制与剧作的整体风貌 151
一、剧本体制 151
二、音乐体制 152
三、演唱体制 153
四、脚色体制 153
五、南戏剧作的整体风貌 154
第三节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155
一、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 155
二、《宦门子弟错立身》 156
三、《小孙屠》 156
第四节 元末四大南戏 157
一、《荆钗记》 157
二、《白兔记》 158
三、《拜月亭》 159
四、《杀狗记》 160
第十二章 高明和他的《琵琶记》 162
第一节 高明的生平与创作 162
第二节 《琵琶记》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塑造 163
一、《琵琶记》的主题 163
二、《琵琶记》的人物形象 164
第三节 《琵琶记》的结构特点与语言艺术 168
一、《琵琶记》的双线交叉结构 168
二、《琵琶记》的语言艺术 168
第四节 《琵琶记》的接受与影响 169
一、《琵琶记》的接受 169
二、《琵琶记》的影响 170
下编 中国戏曲的蝉蜕与变革 175
第一章 明代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175
第一节 明代的杂剧 175
一、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 175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的文人化创作 180
第二节 明代的传奇 185
一、明初传奇形态的蜕变 185
二、明代中后期传奇的中兴和繁盛 186
第二章 汤显祖与其传奇剧 190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190
一、汤显祖的生平 190
二、汤显祖的文学主张 191
第二节 “临川四梦” 192
一、《紫箫记》与《紫钗记》 192
二、《南柯记》和《邯郸记》 193
第三节 以情反理的杰作:《牡丹亭》 195
一、《牡丹亭》的思想内涵 195
二、《牡丹亭》的人物形象 198
三、《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200
第四节 汤显祖的影响 201
第三章 沈璟与“吴江派” 203
第一节 沈璟生平与著述 203
第二节 沈璟的戏曲理论 204
第三节 沈璟的戏曲创作 205
一、《红蕖记》 205
二、《义侠记》 206
三、《博笑记》 207
第四节 “吴江派”的戏曲创作 208
一、王骥德 吕天成 209
二、史槃 顾大典 212
三、叶宪祖 汪廷讷 卜世臣 214
第四章 清代戏曲的繁衍与蝉蜕 218
第一节 清代前期的传奇与杂剧 219
一、李玉和苏州作家群的传奇创作 219
二、李渔及其风情剧 219
三、吴伟业、尤侗、嵇永仁等的戏曲创作 220
四、“南洪北孔” 223
第二节 清代中后期的传奇与杂剧 224
一、唐英的戏曲创作 224
二、杨潮观的杂剧创作 224
三、蒋士铨的戏曲创作 225
四、桂馥的杂剧创作 226
五、《雷峰塔》传奇 227
六、清代宫廷大戏节戏 228
第五章 李玉与“苏州剧派” 230
第一节 “苏州剧派”概述 230
一、“苏州剧派”的提出及其成员 230
二、“上穷典雅,下渔稗乘”——“苏州剧派”的题材内容 231
三、“案头场上,交称利便”——“苏州剧派”的艺术特色 233
第二节 李玉的生平与传奇创作 235
一、李玉的生平及创作 235
二、“市民生活风俗画”——李玉早期作品“一人永占” 235
三、“雄浑悲壮的正气歌”——李玉后期的代表作《清忠谱》 237
第三节 “苏州剧派”其他剧作家 238
一、“少女簪花,修容自爱”——朱素臣及其传奇作品 238
二、“八音?鸣,时见节奏”——朱佐朝及其传奇作品 240
三、“渔阳三挝,意气纵横”——叶时章及其传奇作品 241
四、其他代表剧作家的创作 242
第六章 李渔的传奇创作与戏曲理论 243
第一节 李渔的生平和思想 243
第二节 笠翁传奇十种 246
一、十种曲的题材选择 246
二、十种曲的艺术特色 248
三、十种曲的形象塑造 250
第三节 李渔的戏曲理论 253
一、结构第一 254
二、把宾白提高到和唱词同等的地位 254
三、事必奇颖,语务尖新,演须通变 255
四、注重演员的个人修养和表演的情感熔铸 255
五、重视作家的情感在创作中的地位 256
第四节 评价与影响 257
第七章 洪昇与《长生殿》 260
第一节 洪昇生平与创作 260
一、洪昇的生平 260
二、洪昇的创作 261
第二节 天宝遗事的文化底蕴 262
第三节 《长生殿》的主题和人物 263
一、《长生殿》的主题 264
二、《长生殿》的人物形象 267
第四节 《长生殿》的艺术风格 269
第八章 孔尚任与《桃花扇》 271
第一节 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 271
第二节 《桃花扇》的主题 272
第三节 《桃花扇》的人物塑造 275
第四节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280
第九章 晚清戏曲变革与地方戏的繁荣 284
第一节 地方戏的勃兴 284
一、地方戏的勃兴 284
二、“花雅之争” 285
第二节 清代声腔剧种 286
一、高腔 286
二、梆子腔 287
三、弦索腔 288
四、皮黄腔 288
五、地方小戏 289
第三节 京剧的发展和兴盛 291
一、京剧的诞生 291
二、京剧的兴盛 291
第四节 地方戏的艺术特征及代表剧目 292
一、地方戏的音乐曲调 292
二、地方戏的词曲形式和剧本(场)结构 293
三、地方戏的舞台体制 293
四、地方戏的优秀剧目 293
参考书目 296
后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