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261
书生喜清谈 261
书生何以被称为老九或臭老九 263
游说 265
秦皇统一之业 267
汉武拓地之功 269
秦皇汉武在中国历史上之地位 271
文景黄老之治 273
道家无为之用有二 275
汉文谦谨 277
所谓三十税一 279
古代君臣不甚疏远 281
跪拜鞠躬点头 283
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 285
帝王崇文之用意 287
魏晋人之放诞 289
胡与汉 291
谢安与王猛 292
均田 294
秦隋之速亡 296
帝王之愚昧无知 297
武则天自是人杰 299
重男轻女之俗 302
妇女首饰之由来 305
韩柳解放奴婢 307
韩柳古文 309
卷七 311
韩愈对后世学术之影响 311
唐初傅奕辟佛最先 313
宋之道学 315
宋代学术之广博成就 317
宋人右文之说 325
王安石之气度 327
北宋党争之误国 329
宋徽宗之艺术成就 331
朱子之朴学 333
四书 337
四书文 339
科举时代之人才 341
科第高下与学问文章无关 343
汉魏选士制之弊 345
科举制下之失意者 347
欧阳修之学问文章 349
唐宋八家文 351
万事成于摹仿 353
学文首在讲求虚字用法 355
文章所重在气 356
文须朗诵不宜默看 357
古文选本 358
卷八 359
耶律楚材之才略 359
道学迂谈为害之厉 361
宋末士大夫攻诋道学 363
明代进一步提倡理学桎梏思想 365
混杂不淳之理学 367
理学成为帝王维护权位之工具 369
道统 371
十六字心传 373
杨慎反对宋明理学 375
杨慎之著述 377
陈第朴学 379
明代学术不可全谓为空疏 381
语言狱与文字狱 383
明代私家藏书之盛 385
文献学家胡应麟 386
张居正之果毅 388
明王朝虐待臣工之酷 390
明思宗以身殉国之惨 392
明末遗民亡国之痛 394
清初非君论之兴起 396
清初学者之坚苦卓绝讲求实用 398
张履祥之学术 400
颜李实用之学 402
二陆异同 404
顾阎高下 405
毛奇龄之才 407
汉学名义之非 409
卷九 410
惠栋治学之专固 410
戴学重在求是 412
钱大昕学问之博 414
嘉定九钱 416
有福读书之人 418
奋发自立之士 420
清世之伪理学 422
乾嘉考证学 424
四库馆开对清学之影响 426
清人说经之书皆可目为考史之资 428
袁枚之才识 430
汪中之通博 431
功力与学问 432
主编与独撰 434
专家与通人 435
嘉道以下之学风 436
魏源之奋发有为 437
龚自珍教子之言归于平实 438
曾国藩读书录 439
曾国藩论文语 441
湘报类纂 443
皮锡瑞论学语 445
张之洞有志匡济 450
学术三反 452
谭献友朋书札 453
章炳麟实谭献弟子 458
卷十 461
早起之益 461
日常卫生通便为亟 463
强身重在运动 465
节食寡欲乃养生之本 467
养神 469
少欲 471
清心 472
怡情 473
惜阴 475
轻名 477
祸福相倚 479
臧否无常 481
清季各省官书局所刻书 482
古今图书集成 486
四库全书 488
类书、丛书之体用异同 490
诗词佳句 492
新治家格言 498
张元济之博学高行 501
缪荃孙与书目答问 503
艺风堂友朋书札 505
姚振宗之目录学 506
书估中之目录学家 508
目录学家之职志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