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一 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1
二 研究综述 7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5
第一章 对马克思正义观的争论 20
第一节 伍德和胡萨米的争论 20
一 正义原则是否内在于特定的生产方式 21
二 马克思有没有批判资本主义的非正义 24
三 正义是不是一个革命性的口号 27
第二节 对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的评述 30
一 伍德和胡萨米争论的后声 30
二 产生两种对立观点的原因分析 34
第三节 为什么马克思没有拒斥正义 37
一 正义的概念的界定 38
二 马克思所批判的“正义”具有的特定含义 42
三 正义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45
四 改变世界的理论特质体现出马克思对正义的关注 48
第二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渊源 51
第一节 古典正义观 52
一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正义观 52
二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 55
三 基督教正义观 58
四 古典正义观的理论特征 62
第二节 自由主义正义观 66
一 霍布斯的正义观 67
二 洛克的正义观 70
三 卢梭的正义观 73
四 自由主义正义观的理论特点 76
第三节 黑格尔的正义观 80
一 主观精神领域的正义 81
二 家庭和市民社会阶段的正义 83
三 国家阶段的正义 87
四 黑格尔的理论贡献和不足 91
第三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形成 94
第一节 马克思对黑格尔正义观的批判和超越 94
一 理性主义正义观在现实中的遭遇 95
二 对黑格尔理性主义正义观的批判 98
三 历史唯物主义正义观的思想萌芽 102
第二节 人本主义正义观阶段 105
一 以人本主义的立场批判异化劳动 105
二 对异化劳动的超越 108
第三节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正义观的形成 111
一 唯物史观中的正义观是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 111
二 马克思对正义观演进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115
三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批判 118
四 马克思对古典正义观的批判 121
第四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实质 124
第一节 马克思正义观的意蕴 124
一 马克思正义观的分配正义意蕴 125
二 马克思正义观的人的解放意蕴 127
第二节 在劳动中实现自由 129
一 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 130
二 正义是人们在劳动中体现的自由自觉状态 133
三 自主活动和正义的实现 135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实现正义的主体 139
一 马克思正义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140
二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43
三 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实现的条件 146
第五章 正义实现的原则 150
第一节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150
一 马克思评价社会发展的两个标准 151
二 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背离 154
三 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157
第二节 个体和共同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统一的原则 160
一 个体利益是产生公共利益的基础 160
二 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状况由历史条件所决定 163
三 实现个体和共同体关系完全和解的过渡形式 166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68
一 阶级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分离 168
二 阶级社会权利和义务分离的根本原因 171
三 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真正统一 173
第六章 正义实现的路径 177
第一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性的批判 177
一 对资本主义产生的正义性批判 178
二 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的正义性批判 181
三 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状况的正义性批判 184
第二节 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186
一 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 187
二 关于超正义社会 189
三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真正实现 192
参考文献 197
后记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