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项阳 1
绪论 1
一、曲子·文人·乐人 2
二、曲子·乐人·乐籍 5
三、乐籍制度:传承与传播 8
四、乐籍体系:研究视角与方法论 14
第一章 曲子的本体特征、属性及承载者 18
第一节 曲子本体特征申论 18
一、曲子与诗词之区别 18
二、曲子的创作特点 27
第二节 制度承载:古歌·乐府·曲子 32
一、俗乐与礼乐之关系 32
二、先秦的“歌” 36
三、秦、汉、魏六朝的“乐府” 39
四、隋唐的“曲子” 45
第三节 曲子的承载主体 49
一、乐人:曲子的“职业”群体 49
二、乐籍制度下的俗乐群体概览 53
三、关于唐代“妓女”主体身份的辨析 61
第二章 音乐机构的国家体系 67
第一节 地方官属音乐机构及其体系化 68
一、地方官属音乐机构之称谓与“地方教坊” 69
二、地方教坊之基本功能 76
三、地方教坊之延续 80
第二节 音乐机构体系与多种用乐需求 91
一、关于“用乐需求” 91
二、教坊服务 93
第三节 音乐机构体系之乐人流动 105
一、基于教坊人事制度的流动 105
二、基于音声技艺不同场合(所)、服务对象的流动 109
三、体系内外的流动 116
第三章 音声技艺的国家体系 122
第一节 乐籍体系下音声技艺的一致性与丰富性 123
一、乐籍体系的创承与传播 123
二、音声技艺的一致性与丰富性 126
第二节 区域中心的重要意义 132
第三节 乐籍体系与文人互动 143
一、文人参与的主动性 143
二、文人参与创造的途径与情状 148
第四章 曲子“母体”意义的多重阐释 157
第一节 河流·细胞·母体:曲子既有认知再读与重解 158
一、“河流”:曲子“母体”意义的揭示 158
二、乐籍体系在曲子“母体”生成中的关键作用 159
三、“细胞”:曲子“母体”意义的体现 163
第二节 曲子在创作中的“母体”意义 169
一、创作的基本音声素材 169
二、创作的结构方式 172
三、创作的基本技法 174
四、创作技法在多种音声技艺中的广泛运用 176
第三节 曲子·曲艺·戏曲:曲子在音声技艺传承中的“母体”意义(一) 184
一、繁声淫奏与能动创造 184
二、曲子与诸宫调 188
第四节 曲子·曲艺·戏曲:曲子在音声技艺传承中的“母体”意义(二) 196
一、从“南北曲”到“南北调合腔” 197
二、乐籍体系之多声腔承载 202
结语 227
附录 233
曲子论域研究述评 233
一、音乐学界的相关研究 233
二、文学界、戏曲界、曲艺界的相关研究 243
三、当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57
乐人、音声技艺的相关统计 259
表一 唐代部分地区女乐概览表 259
表二 《青楼集》乐人属地、技艺统计表 263
表三 诸宫调与部分音声技艺之曲牌对照表 266
表四 川剧昆腔、川剧高腔、赣剧高腔常用唱腔曲牌表 274
表五 昆、高、梆子、皮黄诸腔代表剧种器乐曲牌表 276
图表索引 278
参考文献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