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年谱》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从祥著
  • 出 版 社:合肥: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546180427
  • 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

卷首 汉代马氏世系(前127—78) 1

扶风马氏渊源 1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马权举家迁茂陵 1

马何罗 2

马通 2

马伦 3

马通之后马氏世系 3

马援长兄马况 4

马援二兄马余 5

马余之子马严 6

马余之子马敦 7

马援三兄马员 7

马援 8

马援长子马廖 10

马援次子马防 11

马援三子马光 11

马援四子马客卿 12

马援小女马皇后 12

马援女马姜 13

马毅、马陵 13

卷一 章帝时期(79—88) 14

章帝建初四年(79)己卯 一岁 14

马融生。 14

四月,马廖、马防、马光封侯。五月,马廖、马防、马光皆以特进就第。车骑将军马防罢。 15

六月,马太后卒,七月葬。马氏失势。 15

章帝令马防赐贾逵钱二十万。 16

五月,第五伦作《上疏论窦宪》。 16

七月,杨终作《上言宜令诸儒论考五经同异》。 16

八月,刘苍作《上言明德皇后在世祖庙坐位》。 16

十一月,白虎观会议,校定《五经》异同。 17

白虎观会议中,魏应掌难问,侍中淳于恭奏之。 17

丁鸿与桓郁、贾逵等人于白虎观论《五经》同异。 17

丁鸿于白虎观会议论难最明。 17

杨终参与白虎观会议。 18

陈敬王刘羡参与白虎观会议。 18

鲁恭参与白虎观会议。 18

白虎观会议,李育以《公羊》义难贾逵。 18

班固作《白虎通德论》。 18

王充作《论衡》。 19

太尉牟融卒。 19

章帝建初五年(80)庚辰 二岁 20

马防为光禄勋,马光为卫尉。 20

马防作《奏上迎气乐》。 20

二月,鲁恭拜中牟令。 20

十月,始行月令迎气乐。 20

梁鸿作《五噫歌》。 21

陈宠作《省刑疏》。 21

杨终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 21

班超作《上言宜招慰乌孙》。 22

郑璩作《拜内史上疏》。 22

章帝建初六年(81)辛巳 三岁 22

马融父马严征拜太中大夫,后迁将作大匠。 22

正月,马防子马钜为黄门侍郎,章帝亲为之冠。 22

七月,郑众为大司农,反对复盐铁官。 23

贾逵作《古文尚书同异》《诗同异》《周官解故》,迁卫士令。 23

章帝建初七年(82)壬午 四岁 23

将作大匠马严坐事免官,不仕。 23

马防以特进就第。 23

三月,章帝赐东平王刘苍秘书 23

宋贵人卒。 24

六月,废太子庆为清河王,以皇子肈为皇太子。 24

十月,韦彪作《建言封萧何等后裔》。 24

郑众作《春秋删》。 25

王景作《金人论》,颂洛邑之美。 25

杨终作《戒卫尉卫廖书》。 25

班固撰成《汉书》。 25

窦固代马防为光禄勋。 26

章帝建初八年(83)癸未 五岁 26

马氏败,马廖、马防、马光归封地。马廖之子马豫卒。 26

马援族孙马棱征拜谒者。 26

正月,东平王刘苍卒,诏令封上刘苍所作文章。 27

三月,东平王刘苍葬,章帝作《东平宪王哀策》。 27

六月,班固作《匈奴和亲议》。 27

十二月,诏书辟四科取士。 27

十二月,贾逵受诏选高才生受《左传》《穀梁传》《古文尚书》《毛诗》四经。 28

韦彪作《郡国贡举议》。 28

窦固代马光为卫尉。 28

李育因马氏败而免官。 29

傅毅因马氏败而免官。 29

郑众卒。 29

梁竦卒。 29

荀淑生。 30

章帝建初九年 章帝元和元年(84)甲申 六岁 30

正月,班固奏用《周颂·载芟》祠先农。 30

正月,章帝耕于怀。 30

六月,韦彪作《上疏谏置选职不以才》。 31

八月,改元元和。 31

八月,章帝南巡,十一月车驾还宫。 31

崔骃作《南巡颂》。 31

班固作《南巡颂》。 32

十二月,解妖言禁。 32

鲁丕拜赵相,作《奏止赵王避疾学官》。 32

孔僖作《上书自讼》,下诏勿问,拜为兰台令史。 33

殷彤作《上言召严崇子宣》。 33

曹褒上疏,建议制礼。 33

黄香受诏诣东观,读所未见书。 34

伏恭卒。 34

章帝元和二年(85)乙酉 七岁 34

二月甲寅,始用《四分历》。 34

二月,贾逵等论历。 34

二月,章帝东巡,耕于定陶。四月,车驾还宫。 35

丁鸿作《奏东巡瑞应》。 35

杨终作赞颂十五篇。 35

崔骃作《东巡颂》。 35

班固作《东巡颂》(即《岱宗颂》)。 35

三月,章帝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命儒者讲《论语》,赐孔氏男女。 35

三月,孔僖作《上书自陈》,拜校书郎,校书东观。 36

章帝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祀桓谭冢,乡里以为荣。 36

四月,章帝作歌诗四首及灵台十二门诗。 36

十二月,孔僖为临晋令。崔骃以不吉劝之,孔僖不从。 37

陈宠作《奏驳贾宗断狱尽三冬议》。 37

曹褒为博士,作《上疏请定汉礼》。 37

章帝元和三年(86)丙戌 八岁 38

正月,皇帝北巡,耕于怀。三月,轻驾还宫。 38

崔骃作《北巡颂》。 38

四月,郑弘作《疾笃上书》,不久病卒。 38

八八月,崔骃作《西巡颂》。 39

崔骃作《上四巡颂表》,为章帝赏识。 39

九月,孔僖卒。 39

章帝任曹褒制礼乐,班固建议广招京城说礼之儒以制作礼乐,章帝以为曹褒一人足矣。 39

玄武司马班固奉诏对改定礼制。 40

王充徙家丹阳等地。 40

崔瑗题门。 40

章帝元和四年 章帝章和元年(87)丁亥 九岁 41

马棱迁广陵太守,有政绩。 41

正月,曹褒受诏条正《汉仪》。 41

六月,何敞说祥瑞。 41

七月,改元章和。 41

八月,章帝南巡狩。 41

十二月,曹褒奏上所制礼百五十篇,章帝纳之,不用。 42

郭躬作《上封事言赦宜及亡命》。 42

崔骃入侍中窦宪门下。 42

章帝章和二年(88)戊子 十岁 42

马严退居于家,子马融从其受业。 42

正月,何敞作《奏记宋由》。 43

二月,宋意作《谏留诸王不遣就国疏》。 43

二月,章帝崩,太子继位,是为和帝。窦太后临朝。 43

崔骃作《章帝谥议》。 44

二月,窦宪遣刺客杀都乡侯刘畅,事泄,求击匈奴。 44

二月,何敞作《又说宋由》。 44

崔骃作《献书诫窦宪》。 44

鲍德作《窦宪弟夏阳侯瓌》。 45

窦宪作《上皇太后疏请以桓郁刘方入侍讲》。 45

七月,耿秉作《上言宜许南单于出兵》。 45

七月,宋意作《上疏请不许南单于北徙》。 46

十月,窦宪为车骑将军,北伐匈奴。 46

乐恢作《上书谏征匈奴》。 46

崔骃为车骑将军窦宪掾。 46

曹褒为汉礼作章句,迁监羽林左骑。 47

王充罢官家居。谢夷吾举荐,不就。 47

卷二 和殇时期(89—106) 48

和帝永元元年(89)己丑 十一岁 48

袁安作《上书谏伐匈奴》。 48

三月,鲁恭作《上疏谏击匈奴》。 48

何敞拜侍御史,作《上疏谏为窦宪窦景起邸第》。又作《理郅寿疏》,为郅寿辩护。 49

六月,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击败北匈奴。班固为中护军,随车骑将军窦宪北伐,作《封燕然山铭》《涿邪山祝文》和《窦将军北征颂》。 49

九月,傅毅为车骑将军窦宪军司马,作《窦将军北征颂》。 50

九月,崔《为车骑将军窦宪主簿,作《北征颂》《仲山父鼎铭》和《与窦宪笺》。 50

窦宪拜大将军。 51

窦宪兄弟皆为官。 51

崔骃作《窦大将军鼎铭》。 51

何敞作《上封事言诸窦》,又作《上疏谏济南王康》。 52

乐恢作《上疏言诸窦》《拜骑都尉上书辞谢》等。 53

韦彪卒。 53

和帝永元二年(90)庚寅 十二岁 53

马光为太仆,其子马康为侍中。 53

马棱为汉阳太守。 53

六月,窦宪兄弟封侯。 54

七月,大将军窦宪出屯凉州。崔骃作《大将军西征赋》。 54

十月,中郎将班固出使北匈奴。 54

十月,大破北匈奴。 55

和帝永元三年(91)辛卯 十三岁 55

马融从父马严受学。 55

正月,和帝加元服,仪用新礼。 56

黄香作《天子冠颂》。 56

曹褒《新礼》行于世。 56

二月,耿夔于金微山大破北匈奴。 56

十月,和帝幸长安。韩棱反对大臣见窦宪称万岁。 56

班固作《与窦宪笺》。 56

袁安作《奏议立左鹿蠡阿佟为北单于》及《又上封事谏立单于》。 57

胡广生。 57

和帝永元四年(92)壬辰 十四岁 58

马廖卒,子遵嗣。 58

六月,马光坐窦宪免官。 58

六月,马防及马遵坐徙丹阳。 58

马棱坐窦宪抵罪。 58

四月,大将军窦宪还京师。崔骃作《大将军临洛观赋》。 58

班固作《马仲都哀辞》。 58

六月,丁鸿作《日食上书封事》,和帝因收窦氏之权。 59

六月,窦宪被诛。 59

韩棱理窦宪案。 60

何敞坐窦氏免归。 60

班固卒。 60

七月,太尉宋由坐党窦氏自杀。 60

张酺作《上疏平窦氏罪刑》。 60

班昭受诏续作《汉书》八表。 61

贾逵作《历数论》。 61

曹褒迁射声校尉。 61

李郃举孝廉,迁尚书令、太常。 61

杨伦从丁鸿受《古文尚书》。 61

陈弇从丁鸿受《古文尚书》。 62

崔骃卒。 62

杨秉生。 62

和帝永元五年(93)癸巳 十五岁 62

正月,祀五帝于明堂。 62

三月,诏令郡国举吏,试之以职。 62

丁鸿作《上言举孝廉用口率》。 63

张酺作《奏劾曹褒》,曹褒所制定《新礼》废而不行。 63

周?作《上疏劾窦瓌》。 63

刘畅作《上疏辞谢和帝》。 63

桓郁卒。 64

和帝永元六年(94)甲午 十六岁 64

十月,马光自杀,其子马康亦为郡所杀。马光子马朗上书求归葬。 64

三月,下诏群臣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帝亲策问。 64

春,张衡游三辅,作《温泉赋》。 64

三月,养奋作《贤良方正对策》。 65

七月,张奋作《因灾旱上疏》。 65

杜崇作《上言备南单于》。 65

陈宠作《奏请删除律令》。 66

王充作《养性》十六篇。 66

曹褒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 67

黄香迁尚书令。 67

李固生。 67

和帝永元七年(95)乙未 十七岁 67

四月,诏选郎官三十人出补长、相。 67

班昭作《东征赋》。 67

邓太后选入宫,从班昭学习。 69

班超封为定远侯。 69

崔瑗至京师。 69

张衡至京师,入太学。 69

曹褒拜河内太守。 69

和帝永元八年(96)丙申 十八岁 70

贾逵为侍中,领骑都尉。 70

崔瑗从贾逵受业,与马融、张衡交好。 70

李尤为兰台令史。 70

班昭入宫讲学。 70

和帝永元九年(97)丁酉 十九岁 70

马棱为丹阳太守。后迁会稽太守、河内太守。 70

闰八月,窦太后卒。 71

梁扈作《遣从史禅奏记三府》,梁嫕上书自讼。 71

张酺等上书贬窦太后,帝不许。 72

九月,追尊梁贵人为皇太后。十月,以礼改葬梁贵人。 72

清河王刘庆上祭母宋贵人冢。 73

十二月,张奋上《请定礼乐疏》。 73

班昭作《大雀赋》。 73

黄香作《让东郡太守疏》和《留为尚书令上疏》。 74

王充卒。 74

和帝永元十年(98)戊戌 二十岁 74

马融父马严卒。 74

张衡始撰《二京赋》。 74

贾逵作《上书谏宥刘恺》。 75

和帝永元十一年(99)己亥 二十一岁 75

四月,崔瑗作《大赦赋》。 75

鲁丕迁中散大夫,作《上疏论说经》。 75

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庚子 二十二岁 76

许慎作《说文解字》。 76

班超作《上书求代》。 76

朱穆生。 76

杨终卒。 76

楼望卒。 77

和帝永元十三年(101)辛丑 二十三岁 77

马融从挚恂受业,娶其女。 77

马防卒,子钜嗣。 77

正月,和帝幸东观,博选术艺之士以充官。 77

正月,李尤作《东观赋》和《东观铭》。 77

张奋为太常,作《复上疏条礼乐异议三事》。 77

贾逵卒。 78

苏顺作《贾逵诔》。 78

刘珍作《贾逵赞》。 78

张衡始为南阳太守鲍德主簿。 78

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壬寅 二十四岁 81

六月,郑众封侯。中官用权,自郑众始,宦者封侯自此始。 81

班昭作《为兄超求代疏》,和帝许之。 82

班超作《答任尚书》。 82

八月,班超归洛阳,九月卒。 82

十一月,徐防上《五经宜为章句疏》。 83

张衡作《南阳文学儒林书赞》。 83

崔瑗作《南阳文学颂》。 84

张衡作《司徒吕公诔》。 84

曹凤作《上言建复西海郡县》。 84

霍融作《上言改定官漏刻》。 85

曹褒卒。 85

和帝永元十五年(103)癸卯 二十五岁 85

九月,和帝南巡,幸南阳旧庐。 85

张衡作《南都赋》。 85

唐羌作《上书陈交?献龙眼荔支事状》。 85

黄香作《屏风赋》。 86

和帝永元十六年(104)甲辰 二十六岁 87

张霸为侍中。 87

杨震以明经始仕州郡。 87

张酺卒,临终作《敕子蕃》。 88

皇甫规生。 88

张奂生。 88

和帝永元十七年 和帝元兴元年(105)乙巳 二十七岁 88

四月,改元元兴。 88

十二月,和帝崩。殇帝继位,邓太后临朝。 88

崔瑗作《和帝诔》,苏顺亦作《和帝诔》,李尤作《和帝哀策》。 89

殇帝延平元年(106)丙午 二十八岁 89

马融女马姜卒。 89

邓悝作《上疏自陈》。 89

四月,张衡作《司空陈公诔》,苏顺作《陈公诔》。 89

六月,尚敏作《陈兴广学校疏》。 89

八月,殇帝崩。邓太后与兄大将军邓骘迎立清河王子刘祜,是为安帝。 90

十月,樊准作《上疏请兴儒学》。 90

十二月,崔瑗作《清河王诔》。 90

十二月,罢鱼龙曼延百戏。 91

黄香迁魏郡太守。 91

卷三 安帝时期(107—125) 92

安帝永初元年(107)丁未 二十九岁 92

永初中,马棱坐事免,卒于家。 92

三月,诏举贤良方正、有道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谏者。 92

邓骘作《上疏自陈》。 92

五月,鲁恭为司徒。后作《上疏谏盛夏断狱》《议奏断狱以冬至前》。 92

六月,车骑将军邓骘出师平钟羌,史岑作《出师颂》。 93

庞参作《使子俊上安帝书》。樊准作《上疏荐庞参》。 93

九月,下诏减黄门鼓吹。 93

九月,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因灾异免。 94

十一月,周章等谋废立,事败,被诛。 94

张衡撰成《二京赋》。 94

桓焉授安帝《尚书》。 94

樊英征为博士。 95

杨震、朱宠、陈禅等同辟邓骘府。 95

安帝永初二年(108)戊申 三十岁 95

马融不应大将军邓骘之召,客凉州。 95

二月,樊准作《因水旱灾异上疏》。 95

十一月,拜邓骘为大将军。 95

诏举儒术笃学者,大将军邓骘举鲁丕。鲁丕为侍中、左中郎将、三老。 95

安帝永初三年(109)己酉 三十一岁 96

马融为大将军邓骘舍人。 96

马融作《与窦伯向书》。 96

四月,三公奏令吏民入钱买官。 97

秋,邓太后博选诸儒刘珍等五十余人校书东观,又令后宫习诵经传。 97

张衡闲居,大将军邓骘累召不应。 97

赵岐生。 97

安帝永初四年(110)庚戌 三十二岁 98

马融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 98

二月,刘珍等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 98

三月,庞参作《奏记邓骘》。 99

十月,张禹等作《上邓太后表》。 99

班昭作《上邓太后疏》。 99

十月,大将军邓骘罢。 99

李尤参与《东观汉记》编撰。 99

许慎校书东观。 100

安帝永初五年(111)辛亥 三十三岁 100

马融从班昭受《汉书》。 100

夏,陈忠作《清盗源疏》。 100

冬,刘珍作《上言邓太后宜献庙》。 101

班昭作《女诫》。 101

鲁丕卒。 101

安帝永初六年(112)壬子 三十四岁 102

马续续《汉书》。 102

鲁恭卒。 102

安帝永初七年(113)癸丑 三十五岁 102

邓太后召诸马子孙还京,复诏封马光子马朗为侯。 102

安帝元初元年(114)甲寅 三十六岁 102

刘毅上《汉德论》及《宪论》,马融与刘珍等人盛赞刘毅文章,刘毅被拜为议郎。 102

正月,改元元初。 103

安帝元初二年(115)乙卯 三十七岁 103

十月,马融作《上书谏赦庞参梁慬》。 103

邓弘卒。 103

安帝元初三年(116)丙辰 三十八岁 103

邓太后封马廖孙马度为颍阳侯。 103

刘恺作《牧守宜同服制议》。 103

十一月,听大臣行三年丧。 104

陈忠作《上言令屯役者得归葬送》。 104

王逸为校书郎。 104

安帝元初四年(117)丁巳 三十九岁 104

张衡论《太玄》。 104

蔡伦监典刘珍等校书。 105

杨震荐举杨伦明经。 105

胡广举孝廉,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日拜尚书郎。 105

李固寻师游学。 106

安帝元初五年(118)戊午 四十岁 106

马融上《广成颂》。 106

马续为中郎将。 107

延笃从马融受业。 108

刘毅作上疏,请著太后注纪,题曰《长乐宫注》,并令史官著《圣德颂》。 108

安帝元初六年(119)己未 四十一岁 108

十二月,李郃作《因日蚀地震上安帝书》。 108

班勇作《西域议》《答尚书问》《对镡显等难》《对毛轸难》等。 108

邓氏家族开邸第,教学经书。 109

张衡举孝廉,为尚书郎。 109

朱穆为郡督邮。 109

安帝元初七年 安帝永宁元年(120)庚辰 四十二岁 112

马融自劾归。 112

四月,改元永宁。 113

刘珍与刘毅、刘騊駼、李尤等撰《汉记》。 113

张衡参论东观校书事。 113

桓焉迁太子少傅、太傅,授顺帝《尚书》。 114

班昭卒。 114

安帝永宁二年 安帝建光元年(121)辛酉 四十三岁 114

马融被召还署郎,校书东观。 114

正月,陈忠作《奏劾陈禅》。 115

三月,邓太后崩。 115

五月,邓骘及邓遵等以谮自杀。 115

朱宠作《上疏追讼邓骘》。 115

七月,改元建光。 115

七月,陈忠作《荐刘恺疏》。 116

许慎卒。 116

九月,许慎子许冲上《上书进说文》及《古文孝经》。 116

十一月,陈忠作《上疏豫通帝意》。 116

陈忠作《搢绅先生论》以谏宦官。 117

陈忠作《上疏请许大臣宁告终丧》。 117

十一月,复断大臣三年丧。 117

翟酺作《上安帝疏谏宠外戚》。 118

杨震作《上疏请出乳母王圣》《复诣阙谏刘瓌等爵》。 118

安帝公车征樊英、孔乔、李昺、郎宗、杨伦、王辅。 118

安帝建光二年 安帝延光元年(122)壬戌 四十四岁 119

马融出为河间王厩长。 119

马融女马伦生。 119

三月,改元延光。 119

四月,陈忠作《因灾民上疏劾中侍伯荣》及《上疏谏以灾异免三公》。 119

安帝延光二年(123)癸亥 四十五岁 120

正月,诏选三署郎及吏人能通《古文尚书》《毛诗》《穀梁春秋》各一人。 120

张衡参与天文改历工作。 120

刘恺等论历。 120

杨震作《谏为王圣修第疏》《因地震复上疏》和《求赵腾疏》。 120

张珰作《上书陈西域三策》,陈忠作《议救西域疏》。 120

安帝公车征周燮、冯良。 120

安帝延光三年(124)甲子 四十六岁 122

二月,马融上《东巡颂》,拜郎中。 122

二月,安帝东巡狩。 123

刘珍作《东巡颂》。 123

张衡作《东巡诰》(即《巡狩诰》)。 123

三月,安帝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123

三月,安帝幸太学。 123

三月,太尉杨震免,卒。 123

张晧作《上疏谏废皇太子》。李尤等上书谏争。 124

任安生。 124

安帝延光四年(125)乙丑 四十七岁 124

马融为扶风功曹。 124

三月,安帝崩,北乡侯继皇帝位,是为少帝。 125

十月,少帝崩。 125

十一月,中常侍孙程等拥立废太子济阴王即位,是为顺帝。 125

十一月,尚书刘光作《奏请条案礼仪》。 125

张衡为太史令。 125

崔瑗为车骑将军窦阎显所辟,不久坐阎显事被斥。 126

杨伦特征为博士,为安帝服丧获罪。 127

卷四 顺冲质时期(126—146) 128

顺帝永建元年(126)丙寅 四十八岁 128

马融作《长笛赋》。 128

二月,李郃作《因天变上顺帝书》。 128

虞诩为司隶校尉,作《上书自讼》。 128

虞诩作《自系廷尉奏言》。 129

虞诩作《荐左雄疏》。 129

虞诩作《上疏谏输义钱》。 129

张衡作《上顺帝封事》。 129

张晧为司空,作《上书谏诛赵腾》。 130

翟酺作《上言宜修缮太学》。 130

张霸作《遗赦诸子》,卒。 130

翟酺迁将作大匠,为李郃言功。 130

李尤迁乐安相,卒。 131

刘珍卒。 131

顺帝永建二年(127)丁卯 四十九岁 131

三月,顺帝诏征樊英、黄琼、贺纯、杨厚。 131

六月,安帝改葬皇妣李氏。 131

张衡作《鸿赋》。 131

张衡为公车司马。 132

左雄作《上疏陈事》。 132

李固作《遗黄琼书》,劝其出仕。 133

黄琼作《因灾异上疏荐黄错任棠》。 133

杨伦作《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免归田里。 133

窦章为东观校书郎。 133

郑玄生。 134

顺帝永建三年(128)戊辰 五十岁 134

黄琼作《因大旱复上疏》及《上疏请行籍田礼》。 134

荀爽生。 134

顺帝永建四年(129)己巳 五十一岁 134

段恭作《因会上疏》。 134

虞诩作《请复三郡疏》。 135

左雄奏崇经学,修太学。 135

何休生。 135

陈纪生。 135

顺帝永建五年(130)庚午 五十二岁 135

马续迁为护羌都尉。 135

唐檀举孝廉,为郎中。因白虹贯日上便宜三事。 136

顺帝永建六年(131)辛未 五十三岁 136

九月,缮起太学。 136

张衡复为太史令,作《应间》。 136

胡广作《谏探策立皇后疏》,谏立皇后。 136

范冉从马融受学。 137

顺帝永建七年 顺帝阳嘉元年(132)壬申 五十四岁 137

三月,顺帝临辟雍飨射。改元阳嘉。 137

四月,梁商作《上书辞增国土》和《上书让屯骑校尉》。 137

七月,张衡作地动仪。 138

七月,太学修建完毕,试补博士弟子,增甲乙科员。除耆儒为郎、舍人。 138

九月,左雄作《上言察举孝廉》,建议孝廉须年满四十,且先诣公府试。后黄琼于儒学、文吏之外,复增孝悌与能从政者二科,合为四科。 138

九月,胡广作《上书驳左雄察举议》。 139

崔瑗作《上言察举孝廉》。 139

十一月,初令郡国以新法举孝廉。 139

闰十二月,令诏除郎得参廉选,如举孝廉之法。 139

邯郸淳生。 139

顺帝阳嘉二年(133)癸酉 五十五岁 140

五月,马融作《阳嘉二年举敦朴对策》,拜议郎。 140

马融令妻女习《女诫》。 140

正月,郎?作《诣阙拜章》《对状尚书条便宜七事》和《台诘对》。 140

二月,郎?作《上书谏黄琼李固复条便宜四事》。 141

四月,左雄作《上封事谏封山阳君及襄邑侯》及《复谏》。 141

四月,左雄作《复上疏谏》和《上言谏捶扑九卿》。 141

五月,顺帝因地震求对策。 141

张衡作《阳嘉二年京师地震对策》。 142

李固作《举敦朴对策》和《对策后复对》。 142

李固第一次受诬陷。 142

杨伦征拜太中大夫,出补常山王太傅,不就,作《辞补常山王傅》。 143

胡广等坐谬举免。 143

左雄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弟子为诸生。 143

宋登以明识礼乐拜侍中。 143

蔡邕生。 143

桓彬生。 144

顺帝阳嘉三年(134)甲戌 五十六岁 144

二月,马融北宫端门对策。 144

十月,马续击破钟羌。 144

二月,边韶作《河激颂》。 145

五月,周举作《对策问旱灾》。 145

五月,张衡作《上疏陈事》和《请禁绝图谶疏》。 145

顺帝阳嘉四年(135)乙亥 五十七岁 145

马融迁为大将军梁商从事中郎。 145

二月,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世袭封爵。 146

四月,梁商为大将军。 146

张衡迁侍中,欲补《汉纪》,上书言修史之事。又作《思玄赋》。 146

张衡作《周官训诂》。 146

李固为大将军梁商从事中郎,作《奏记梁商》,梁商不用。 147

张纲作《上书谏纵宦官》。 147

崔瑗不应大将军梁商辟,举茂才,迁汲令。 147

顺帝永和元年(136)丙子 五十八岁 147

马续迁度辽将军。 147

马融女马伦嫁袁隗。 147

正月,改元永和。 148

伏无忌与黄景校定《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148

周举作《对诏问加谥北乡侯》。 148

崔琦作《外戚箴》和《白鹄赋》以讽梁冀,得罪梁冀,后为梁冀所杀。 148

虞诩作《奏谏增蛮夷租税》。 148

李固作《奏记梁商理王龚》。 149

张衡出为河间相。 149

顺帝永和二年(137)丁丑 五十九岁 149

马融迁为许令。 149

顺帝永和三年(138)戊寅 六十岁 152

马融于许县上书对策,言灾异。 152

马融上书对策不久,迁为武都太守。著《易》《书》《诗》《礼传》。 152

张衡作《四愁诗》。 153

李固作《驳发荆扬兖豫卒赴日南议》。 153

左雄卒。 154

顺帝永和四年(139)己卯 六十一岁 154

正月,梁帝作《止逮捕张逵狱疏》。 154

二月,梁商作《上书辞少子不疑为步兵校尉》。 154

张衡征拜尚书,卒。 154

崔瑗作《河间相张平子碑》。 155

郑玄始通《五经》,好天文占候。 155

顺帝永和五年(140)庚辰 六十二岁 155

八月,马融作《奏马贤事》,又作《又陈星孛》。 155

夏,梁商作《招降匈奴表》和《移书马续等》。 156

顺帝永和六年(141)辛巳 六十三岁 156

春,度辽将军马续免。 156

三月上巳日,梁商歌《薤露》之歌。 156

三月,李固为荆州刺史,作《临荆州辟文学教》和《助展允婚教》。 156

八月,梁商作《病笃敕子冀等》,卒。其子梁冀为大将军。 157

顺帝为梁商作诔。 157

李固为泰山太守,作《恤奉高令丧事教》和《祀胡母先生教》。 157

延笃举孝廉,注《左传》。 158

皇甫规作《求自效疏》。 159

顺帝汉安元年(142)壬午 六十四岁 159

正月,改元汉安。 159

八月,杜乔、周举等诸儒巡行天下。 159

杜乔表奏李固政为天下第一,崔瑗等臧罪。 160

张纲作《上书劾梁冀》。 160

张纲为广陵太守,作《说张婴》。 160

李固迁作大匠,作《上疏陈事》。 160

郑玄作《嘉禾颂》。 160

顺帝汉安二年(143)癸未 五十六岁 161

王逸于顺帝时撰《楚辞章句》。 161

崔瑗以贪获罪。不久病卒,临终作《遗令子寔》。 161

崔寔隐居父墓侧。 162

黄琼言四科取士,又作《上言举吏宜覆试》。 162

边韶为尚书侍郎,作《上言四分历之失》。 162

李固为大司农。李固与吴雄上书谏选试。 163

大将军梁冀辟朱穆。 163

郑玄因大风预见火灾。 163

曹娥卒。 163

顺帝汉安三年 顺帝建康元年(144)甲申 六十六岁 163

马融作《周官传》。 163

马融转为大将军梁冀从事中郎。 164

春,黄琼作《上疏请行籍田礼》。 164

四月,改元建康。 164

八月,顺帝崩,皇太子刘炳即位,是为冲帝。梁太后临朝。 164

九月,皇甫规作《建康元年举贤良方正对策》,拜郎中。得罪梁冀,托疾辞官。 164

九月,荀淑对策,得罪梁冀,出补朗陵侯相。 165

朱穆辟大将军梁冀府,因拜宛陵令。 166

冲帝永憙元年(145)乙酉 六十七岁 166

马融为梁冀诬奏李固。 166

正月,冲帝崩,乐安王子刘缵继位,是为质帝。 167

李固作《发丧对》。 167

李固谏立清河王蒜,大将军梁冀不从。 168

李固作《冲帝山陵议》。 168

周举作《殇帝顺帝昭穆议》。 168

五月,诏定昭穆。 168

李固遭梁冀等人虚诬。 169

李固作《理种暠应承疏》。 169

质帝本初元年(146)丙戌 六十八岁 169

马融作《梁大将军西第颂》。 169

四月,令郡国举明经者,令公卿遣子至太学受业。 170

闰六月甲申,质帝崩。 170

闰六月,李固作《议立嗣先与梁冀书》。 170

闰六月丁亥,太尉李固免。 170

闰六月庚寅,蠡吾侯刘志即位,是为桓帝。 170

朱穆作《奏记大将军梁冀》,劝戒梁冀。 171

杨秉以明《尚书》征入,拜太中大夫。 171

卷五 桓帝时期(147—166) 172

桓帝建和元年(147)丁亥 六十九岁 172

七月,杜乔作《上书谏封梁冀子弟及中常侍等》。 172

十一月,李固作《临终与胡广赵戒书》和《临终敕子孙》,被杀。 173

十一月,杜乔被杀。 173

赵典为议郎,侍讲禁中。再迁侍中,作《谏开鸿池》。 173

张奂辟大将军梁冀府,奏《尚书章句》,以疾去官。 173

诏课试诸学生。 174

朱穆为侍御史。 174

郑玄至京师求学,师从第五元先等。 174

周福被擢为尚书,开党锢之争的序幕。 174

桓帝建和二年(148)戊子 七十岁 175

马融为南郡太守。 175

张楷作《尚书注》。 175

郑玄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广泛求学,遂为通儒。 175

荀悦生。 175

桓帝建和三年(149)乙丑 七十一岁 176

马融作《论语注》。 176

朱穆作《崇厚论》《绝交论》《与刘伯宗绝交书》和《与刘伯宗绝交诗》。 176

崔寔拜议郎 176

荀淑卒。 177

桓帝和平元年(150)庚寅 七十二岁 177

正月,改元和平。 177

正月,梁太后归政于桓帝。 177

二月,梁太后崩。 177

朱穆作《复奏记梁冀》和《又奏记梁冀》。 177

郦炎生。 177

桓帝元嘉元年(151)辛卯 七十三岁 178

正月,改元元嘉。 178

四月,杨秉作《因风灾上疏谏微行》。 178

十一月,崔寔称病不对,退居作《政论》。 178

边韶拜太中大夫,著作东观。 178

诏令边韶、崔寔、朱穆、曹寿等作《东观汉记》。 179

伏无忌奉诏与黄景、崔寔等共撰《汉记》,又作《伏侯注》。 179

邯郸淳作《曹娥碑》。 179

桓帝元嘉二年(152)壬辰 七十四岁 179

马融获罪,徙朔方,设帐授徒。 179

胡广等谀颂梁冀,黄琼作《封梁冀议》,反对大封梁冀。 180

十一月,黄琼因地震被免。 181

延笃为议郎,著作东观。 181

桓帝元嘉三年 桓帝永兴元年(153)癸巳 七十五岁 182

五月,马融遇赦还,复拜议郎,校书东观。 182

五月,改元永兴。 182

六月,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 183

应奉为武陵太守。作《感骚》三十篇,数万言。 183

蔡邕作《琅邪王傅蔡朗碑》。 183

朱穆为冀州刺史。 183

刘陶等数千太学生为朱穆请愿。 183

孔融生。 183

桓帝永兴二年(154)甲午 七十六岁 184

十一月,马融作《上林颂》。 184

赵岐议大臣行三年丧。 184

二月,令大臣行三年丧。 184

桓帝永寿元年(155)乙未 七十七岁 185

正月,改元元寿。 185

刘陶作《上疏陈事》。 185

崔寔撰《四时月令》。 185

赵岐为大将军梁冀所辟。 185

曹操生。 185

桓帝永寿二年(156)丙申 七十八岁 186

正月,初听中官各行三年服。 186

五月,蔡邕作《玄文先生李休碑》。 186

鲁相韩敕立《礼器碑》。 186

诏复课试诸生。 186

桓帝永寿三年(157)丁酉 七十九岁 186

正月,大赦,崔寔作《大赦赋》。 186

太学生刘陶等作《改铸大钱议》,反对铸大钱。 186

魏朗为九真都尉,破贼,为议郎。 187

桓帝永寿四年 桓帝延熹元年(158)戊戌 八十岁 187

六月,改元延熹。 187

八月,樊迁作《汉故中常侍骑都尉樊君之碑》。 187

陈龟作《拜度辽将军临行上疏》。 187

赵岐避难江湖近十年。 188

桓帝延熹二年(159)己亥 八十一岁 188

郑玄师事马融 188

三月,复断大臣行三年丧。 189

三月,张休作《崖涘铭》。 189

七月,袁著作《诣阙上疏》,请抑损梁冀权限,为梁冀所害。 189

八月,诛梁冀,中常侍单超等俱封侯。自是权归宦官。 189

胡广等以梁冀党免官。 189

陈蕃作《荐徐稺等疏》。 190

崔寔以梁冀故吏免官,遭禁锢。 190

八月,初置秘书监。 190

李云作《露布上书移副三府》,桓帝大怒,杀之。 190

陈蕃作《救李云疏》。 191

陈蕃作《谏封赏内宠疏》。 191

爰延作《星变上封事》。 191

黄琼代胡广为太尉。后五侯擅权,称疾不起。 191

蔡邕被征入京,行至偃师,称疾而归。 191

蔡邕作《汝南周勰碑》。 192

荀悦能说《春秋》。 192

桓帝延熹三年(160)庚子 八十二岁 192

蔡邕作《述行赋》和《霖雨赋》。 192

蔡邕作《释诲》。 192

桓帝延熹四年(161)辛丑 八十三岁 193

七月,桓帝始卖官。 193

秋,皇甫规作《上疏言羌事》。 193

蔡邕作《济北相崔君夫人诔》。 193

崔寔因司空黄琼荐,拜辽东太守。行道,遭母丧归。 193

桓帝延熹五年(162)壬寅 八十四岁 194

马融召见郑玄。 194

十月,冯绲作《请监军疏》。 194

十月,朱穆作《奏劾冯绲》。 194

十一月,杨秉作《上言吏职》。 194

朱穆作《上疏请罢省宦官》,反对用宦者为中常侍。 195

蔡邕作《与友人书》(其二)。 195

皇甫规作《上疏自讼》。 195

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为皇甫规请愿。 196

孔融至京师洛阳。 196

桓帝延熹六年(163)癸卯 八十五岁 196

四月,朱穆卒。 196

四月,蔡邕作《朱公叔谥议》《朱穆坟前方石碑》和《鼎铭》。 196

十月,陈蕃作《谏幸广成校猎疏》。 196

王延寿作《桐柏淮源庙碑》。 197

蔡邕作《荐皇甫规表》。 197

桓帝延熹七年(164)甲辰 八十六岁 197

马融以病去官。 197

高彪谒马融,融有疾,不获见,乃覆刺遗马融书。 197

杨秉作《上疏谏任左右除拜》。 198

黄琼作《疾笃上疏》,不久卒。 198

蔡邕作《荆州刺史度侯碑》。 198

史弼作《虑渤海王为乱上封事》。 199

寇荣作《上书陈情》。 199

桓帝延熹八年(165)乙巳 八十七岁 199

正月,刘瑜作《延熹八年举贤良方正上书陈事》,再对策,拜议郎。 199

正月,刘淑作《延熹八年日蚀举贤良方正对策》。 199

正月,杨秉作《奏劾侯参》。 200

五月,蔡邕作《太尉杨秉碑》。 200

七月,陈蕃为太尉,作《理刘?等疏》。 200

八月,蔡邕作《王子乔碑》。 200

八月,边韶作《老子铭》,蔡邕书之。 201

十月,应奉作《上疏谏立后》。 201

应奉作《理李膺等疏》。 201

十一月,陈蕃作《因火灾上疏》。 201

延笃作《与段纪明书》。 202

袁闳筑土室自居。 202

第一次党锢起于张俭事。 202

李膺惩杀宦官张让之弟。 202

桓帝延熹九年(166)丙午 八十八岁 202

郑玄辞别马融东归。 202

马融作《遗令》,卒于家。 203

荀爽作《延熹九年举至孝对策陈便宜》。 203

十二月,党祸起,大捕党人。 203

郦炎作《郦篇》。 203

李膺等人下狱,陈蕃作《理李膺等疏》,被免官。 204

太学生皆推重陈蕃、李膺。 204

党锢起,郑玄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204

常锢起,郭太闭门教授。 204

党锢起,魏朗免归。 204

赵岐作《御寇论》。 204

应奉作《感骚》三十篇。 204

荀爽隐于海上。 205

陈纪著《陈子》。 205

范冉归隐乡间。 205

襄楷作《诣阙上疏》《复上书》《诏诣尚书问状对》。 205

窦武作《上表谏宦官封侯》。 205

马融妾约氏。 206

马融子马强。 206

马融长女。 206

马融三女马芝作《申情赋》。 206

马融族孙马日?。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