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意义 3
一、问题的提出 3
二、研究的意义 5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7
一、近代国语(文)课程标准对外国翻译作品的规定 8
二、1949年以前期刊文章对外国翻译作品的研究 9
三、1979年以后期刊文章对外国翻译作品的研究 14
四、关于国语(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博硕士论文评述 16
第三节 概念界定及说明 19
一、概念界定 19
二、两点说明 22
第二章 教育话语的变迁 25
第一节 中体西用:清末教育话语 27
一、“中体西用”成为主流教育话语 28
二、“中体西用”教育话语的实践 33
第二节 启蒙:“五四”前后的教育话语 47
一、“启蒙”话语成为主流教育话语 49
二、“启蒙”话语成为官方教育话语 55
三、“启蒙”教育话语的实践 61
第三章 教科书编辑者的身份认同 85
第一节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危机 87
一、认同危机的产生 88
二、认同危机的解决 92
第二节 近代知识分子与国语(文)教科书的相互选择 95
一、近代知识分子对国语(文)教科书的选择 95
二、国语(文)教科书对近代知识分子的选择 102
第三节 国语(文)教科书编辑者“精英”身份的形成 114
一、编辑者个体“精英”身份的形成 115
二、编辑者“精英”身份的群体认同 125
第四章 外国翻译作品的典范性 135
第一节 外国翻译作品在语言(白话)上的典范性 138
一、白话合法地位的确立 139
二、知识分子对白话的建设 143
三、外国翻译作品在白话上的典范性 148
四、语言变革对外国翻译作品入选国语(文)教科书的促进 178
第二节 外国翻译作品在思想主题和体裁格式上的典范性 188
一、翻译小说作品的典范性 189
二、翻译戏剧作品的典范性 206
三、翻译诗歌作品的典范性 218
结语 232
参考文献 244
附录1:1900—1937年间国语(文)教科书主要编辑者事略 262
附录2:我国近代国语(文)教科书选录外国翻译作品表 277
附录3:《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女儿》《春天与其力量》文本 330
附录4:《月起》(The Rising of the Moon)文本 339
附录5:Song of the Shirt及其翻译版本 350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