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泗州戏的起源 1
第一节 文化持有者的观点 1
第二节 相关史料记载 3
第三节 当下学界观点 4
第二章 泗州戏的历史沿革 8
第一节 拉魂腔时期 8
第二节 “泗州戏”的形成 14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与发展 16
第四节 “文革”时期的萧瑟与凋零 19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在困境中艰难前行 21
第六节 多元视域下的泗州戏音乐声腔重塑 23
第三章 泗州戏传承谱系 28
许步俊(义和班或大毛子班)谱系 28
孙化贤(万人迷拉魂腔班)谱系 29
李桂芝(李家班)谱系 29
霍桂霞(霍家班)谱系 29
周凤云(周家班)谱系 29
李宝凤(李家班)谱系 30
马方元(马家班)谱系 30
陈金凤(陈家班)谱系 30
包桂珍(包家班)谱系 30
王大昌(王家班)谱系 30
吴香山(吴家班)谱系 31
第四章 泗州戏的板式结构 32
第一节 常用板式 32
第二节 辅助板式 36
第三节 典型性节奏 39
第五章 泗州戏的唱腔构成 43
第一节 基本腔 43
第二节 花腔 46
第三节 专用小调 59
第六章 泗州戏词格 63
第一节 娃子 63
第二节 羊子 66
第三节 篇子 71
第七章 泗州戏的音乐唱腔特点 80
第一节 泗州戏音乐风格特征 80
第二节 泗州戏的唱腔特点 83
第三节 大量方言、俗语的运用 88
第八章 泗州戏的表演特色 92
第一节 泗州戏的角色行当 92
第二节 泗州戏的表演手段 95
第三节 泗州戏剧目与特点 96
第四节 泗州戏的表演形式 98
第九章 泗州戏伴奏乐器的演变 102
第十章 泗州戏曲牌 107
第十一章 锣鼓谱 111
第十二章 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 115
第一节 泗州戏人才培养 115
第二节 非遗传承人的资格认定与考核 120
第三节 学界关注泗州戏的理论研究 122
第四节 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对外交流 130
第五节 国家搭建实践平台,比赛成果丰硕 139
第六节 泗州戏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148
附录1:泗州戏表演艺术家 152
1.李桂花(1895—1974) 152
2.魏月华(1900—1961) 153
3.吴学勤(1902—1980) 154
4.张圣贤(1906—1975) 155
5.魏广云(1918—1976) 155
6.李宝琴(1933—2015) 156
7.霍桂霞(1926—2005) 157
8.李宝凤(1934— ) 157
9.周凤云(1934—2012) 158
10.王宝莲(1936—?) 159
11.吴佳英(1942— ) 160
12.荣爱坡(1944—2006) 160
13.马方元(1940—1994) 161
14.陈若梅(1964— ) 161
15.陶万侠(1964— ) 162
16.李书君(1966— ) 163
17.周斌(1962— ) 164
附录2:泗州戏经典剧目 165
泗州戏《拾棉花》 165
泗州戏《王二英思盼》 166
泗州戏《樊梨花》 167
泗州戏《三踡寒桥》 167
泗州戏《走娘家》 168
泗州戏《白玉楼》 169
泗州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170
泗州戏《海云花》 170
泗州戏《摔猪盆》 171
泗州戏《墙头记》 172
泗州戏《喝面叶》 173
泗州戏《三审奇石》 173
泗州戏《鞭打芦花》 174
泗州戏《陈寔遣盗》 175
泗州戏《秋月煌煌》 176
泗州戏《小女婿》 176
泗州戏《八月桂》 177
泗州戏《母亲的嘱托》 178
泗州戏《摸花轿》 179
泗州戏《文明乡村》 180
泗州戏《绿皮火车》 181
泗州戏《万家灯火》 181
泗州戏《夙愿》 182
附录3:泗州戏《三审奇石》剧本 184
附录4:泗州戏折子戏《王二英思盼》 229
后记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