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艾玉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787301041413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

一、劳动社会学的产生条件 1

二、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

三、劳动社会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6

第二节 劳动社会学理论 8

一、劳动社会学的经典理论 8

二、现代的劳动社会学 14

第三节 国外劳动社会学研究简况 20

一、国外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20

二、部分国家的劳动社会学研究 23

第四节 中国的劳动社会学 27

一、中国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27

二、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视角 28

思考题 33

第二章 劳动者 34

第一节 劳动者及其相关概念 34

一、劳动者界定 34

二、与劳动者相关的概念 36

第二节 劳动者的素质分析 38

一、自然素质 39

二、社会素质 41

第三节 劳动者与社会文化环境 46

一、微观社会文化环境 46

二、中观社会文化环境 49

三、宏观社会文化环境 50

第四节 劳动者行为 51

一、劳动者行为界定 51

二、劳动者行为类型 51

第五节 劳动者的社会化 54

一、劳动者社会化的含义与特点 54

二、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55

三、劳动者社会化的过程 56

四、职业地位与社会化 58

五、劳动者社会化的其他因素 61

思考题 62

第三章 职业与行业 63

第一节 职业与行业的概念及特点 63

一、什么是职业 63

二、职业的特点及功能 64

三、什么是行业 66

四、职业与行业间的关系 67

第二节 职业与行业的分类标准 68

一、职业分类 68

二、行业分类 72

第三节 职业、行业结构与社会发展 76

一、职业结构与社会发展 76

二、行业结构与社会发展 80

思考题 89

第四章 职业地位与声望 90

第一节 职业地位与声望基本分析 90

一、概念 90

二、研究职业地位和声望的意义 90

三、职业地位与声望研究的理论渊源 93

第二节 影响职业地位和声望的因素分析 99

一、职业性因素 99

二、评价性因素 100

第三节 职业地位与声望研究 100

一、测定职业地位和声望的方法 100

二、国外关于职业地位和声望的调查方法 103

三、中国职业声望的调查与研究 108

第四节 各国(地区)职业声望的比较 111

一、职业声望等级相似性研究 111

二、职业声望评价不一致性研究 112

思考题 113

第五章 职业选择 114

第一节 职业择人 114

一、职业对个人的要求 114

二、职业对个人的选择 117

第二节 个人对职业的选择 118

一、偶然性观点 119

二、理性决定论 119

三、社会—文化影响论 124

第三节 劳动者与职业的匹配 131

一、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131

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135

三、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135

第四节 当今青年的择业特点 137

一、选择的多样化 137

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兼顾 138

三、自主性增强 140

四、职业类别偏好变化 141

思考题 143

第六章 职业流动 144

第一节 职业流动的分类和模式 144

一、职业流动的概念及分类 144

二、职业流动的社会结构模式 150

第二节 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 151

一、职业流动的结构因素 151

二、职业流动的个人因素 155

第三节 职业流动的研究方法 157

一、职业声望的测定与流动表分析 157

二、路径分析模型 160

三、对数线性分析模型 162

四、Logit回归与事件史分析 162

第四节 中国的职业流动 163

一、中国职业流动的历史回顾 163

二、存在的问题 168

思考题 171

第七章 劳动组织 172

第一节 劳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172

一、组织与劳动组织 172

二、劳动组织的结构 174

三、劳动组织的功能 177

第二节 非正式组织 178

一、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178

二、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180

三、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183

四、对非正式组织的分析 184

第三节 劳动组织理论 186

一、理性——秩序下的组织理论 186

二、整合——共识下的理论:人际关系学派与权变学派 188

三、市场——自由下的资源依附理论和种群生态学 189

四、权力—统支:制度理论简介 191

五、知识与控制:组织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 192

六、正义与参与:批判理论 193

第四节 单位——中国的劳动组织 195

一、单位制度形成的原因 195

二、单位组织的特点 196

三、单位制度的变化 198

思考题 201

第八章 企业文化 202

第一节 国际企业文化的兴起 202

一、企业文化的兴起 202

二、企业文化兴起的原因 203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内容要素 204

一、企业文化界定 204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 206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类型及特征 213

一、企业文化的类型 213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216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217

第四节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219

一、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 220

二、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223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面临的任务 225

思考题 227

第九章 劳动报酬与社会收入分配 228

第一节 劳动报酬与员工激励 228

一、劳动报酬 228

二、员工激励 229

三、薪酬确定 232

第二节 社会收入分配问题 235

一、一般社会学分析 235

二、收入差异理论回顾 236

三、中国的社会收入分配问题 244

思考题 247

第十章 工会 249

第一节 工会的来历及组织形式 249

一、工会的来源 249

二、工会的组织形式 253

第二节 工会的性质与职能 260

一、工会的性质 260

二、工会的职能 262

第三节 工会的地位与权力 266

一、工会的法定地位和权力 266

二、社会转型过程中工会的实际地位和权力 268

思考题 278

第十一章 劳动关系 279

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述 279

一、社会关系 279

二、社会关系的类型 280

三、劳动关系界定 281

第二节 业缘关系的类型 282

一、业缘关系及其特点 282

二、业缘关系的类型 283

第三节 劳资关系及其变迁 288

一、劳资关系的发展阶段 288

二、劳资关系的类型 289

三、劳资关系中的主要行动者 290

四、西方国家劳资关系的新趋势 295

第四节 中国的劳动关系及其变迁 295

一、劳动关系的性质与类型 295

二、中国劳动关系的变迁及其特点 299

思考题 305

第十二章 劳动制度基本分析 306

第一节 劳动制度初析 306

一、劳动制度的含义 306

二、劳动制度的要素与特征 307

第二节 政府的行政性劳动制度 309

一、劳动就业制度 309

二、劳动工资制度 317

三、劳动保障制度 324

第三节 组织中的劳动制度 333

一、就业制度 333

二、工资制度与激励的变迁 336

三、退休制度与管理 339

思考题 340

第十三章 劳动社会学与劳动问题 341

第一节 失业问题 342

一、什么是失业 342

二、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 345

三、失业的代价 347

四、中国的失业问题 348

第二节 劳动中的特殊群体 359

一、残疾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360

二、中老年人的就业问题 365

三、移民群体的就业问题 370

第三节 女性与就业 373

一、女性劳动能力 374

二、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的现状及其特点 375

三、劳动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 379

四、女性劳动参与面临的挑战 384

思考题 386

主要参考书目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