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1
Abstract 1
绪论 1
第一章 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26
第一节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27
一 戏曲在山东的起源与发展 27
二 戏曲在山东的成熟与繁荣 34
第二节 优越的地理位置 41
一 水路交通便利 42
二 内陆省际接壤 46
第三节 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 52
一 鲁中文化生态区 53
二 胶东文化生态区 61
三 沂蒙文化生态区 63
四 运河文化生态区 64
五 黄河三角洲文化生态区 71
第二章 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的类别特征 76
第一节 分类方法 77
一 现行分类方法 77
二 新的分类方法 79
第二节 类别研究 88
一 肘鼓子腔系统 89
二 梆子腔系统 95
三 弦索腔系统 102
四 道情系统 109
五 其他 111
第三章 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的审美特征 123
第一节 语言通俗诙谐 124
一 语言直白 124
二 大量使用方言俚语 129
三 语言充满民间奇思妙想 136
四 使用“飞白”制造插科打诨的效果 137
五 “水词”的运用 140
六 声韵之美 143
第二节 表演形式独特 148
一 色彩大红大绿 148
二 表演自由灵活 152
三 伴奏大敲大打 154
四 品格以俗为尚 158
第三节 思想内涵特色鲜明 167
一 按民间想象编写历史故事和人物 167
二 按百姓意愿化悲剧为喜剧 172
三 写民间生活和民众情趣 175
四 写民间神话和民间传说 180
五 神仙道化剧的民间色彩 182
第四章 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185
第一节 文化生态与小剧种 186
一 小剧种是当地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186
二 小剧种的教化作用 191
三 小剧种的娱乐作用 195
四 小剧种的审美作用 199
第二节 小剧种的文化价值 201
一 小剧种是可贵而重要的民族文化财富 202
二 小剧种的文献学、语言学价值 205
三 小剧种是民俗活动丰富性的一种感性表征 217
第三节 小剧种的现实意义 222
一 满足人类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身需要 223
二 提升审美水平和道德水准 225
三 保持淳朴善良的民风 226
四 丰富历史文化知识 230
五 解除现实与精神的困惑与迷茫 235
第五章 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的生存现状 238
第一节 演出团体概况 239
一 山东省戏曲院团数据统计 240
二 山东省戏曲院团表格示例 241
第二节 小剧种传承人生存状态调研 246
一 民间班社小剧种传承人生存状态 247
二 国有院团小剧种传承人生存状态 264
第六章 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的保护与传承 270
第一节 当下小剧种的“同质化”倾向 271
一 “同质化”的概念界定及其得失分析 271
二 小剧种“同质化”倾向的表现 273
三 小剧种“同质化”倾向的成因 277
四 小剧种“同质化”倾向的应对之策 279
第二节 加强小剧种创作 282
一 为观众写戏 282
二 向经典传统戏曲剧目取经 290
三 向优秀新编戏曲剧目学习 294
第三节 加强小剧种保护与传承 297
一 维护文化生态的整体性 297
二 保护小剧种的多样性 299
三 改善老艺人生存环境 300
四 加强小剧种文献研究 301
五 呼吁全民参与 301
六 做好自我宣传 302
结语 融媒体环境下的戏曲发展之路 304
参考文献 311
附录 318
附录1 山东地方戏曲剧种表 318
附录2 部分调研活动图片 322
后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