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厘清概念:非遗保护的逻辑起点 1
什么样的非遗不是非遗 3
关于进一步深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认识 5
关于非遗概念的再界定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学研究 20
加强调查研究是非遗保护的必由之路 30
为传承人立传要有备而来 33
为什么一定要按非遗固有规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35
第二章 发掘价值:寻找非遗保护的原生动力 39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意义 41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建设 46
非遗是认识历史的一条重要途径 56
民间文献史料价值评估 59
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个错误尺度 67
传统节日遗产保护的价值和原则 69
第三章 学科建设:筑牢非遗保护的理论基石 81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一门新学的崛起 83
非遗学学科建设滞后将直接影响到原生态保护理念的真正落实 87
非遗保护科学评估的三个标准 95
中国非遗保护的启示 99
如何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五大关系问题 103
田野作业的必要性与我们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12
第四章 传承人:非遗传承的天然载体 1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 117
传承人在一国文明的传承过程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25
给理想中的传承人画张“像” 128
传承人的本职工作首先是传承 130
工艺美术类遗产“原汁原味”三议 135
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140
读懂我们的文化 147
民间故事传承路线研究 149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 161
第五章 政府部门:非遗保护的“大管家” 16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 171
《名录》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187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196
多方参与的历史使命 205
温州一小步 中国一大步 213
对传承人实施精细化管理 216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国文化部门的观念转型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2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22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应秉承的十项基本原则 239
第六章 普查申报:非遗保护第一步 259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61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的遗产价值认定问题 268
中国饮食申遗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278
韩国遗产申报启示录 281
第七章 开发活用: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283
传统文化产业化问题研究 28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商业化经营 299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应遵循传承规律 303
非遗的商业化经营何须遮遮掩掩 306
中国的四大名绣路在何方? 312
第八章 生态环境:非遗传承的天然温床 319
原生态保护:非遗原真性保护的一块试金石 321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需要破解三大难题 327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三问 330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39
第九章 过度干预:非遗传承的致命杀手 35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警惕“民俗”变成“官俗” 355
别把“真遗产”改成“假文物” 358
非遗的去伪与鲁迅的担忧 360
刹住非遗改编热 362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几个问题 364
“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值得商榷 373
非遗“重申报”“轻保护”,原因何在? 375
博物馆并不是保护非遗的最佳模式 377
救命的“脐带血”千万要保住 379
后记:我的学术生涯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