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需要与需要层次 1
第一节 需要 1
第二节 状态层次、需要层次及运行机理 8
第二章 状态性质与需要性质 19
第一节 状态量表 19
第二节 收入、收入因素、收入状态与收入需要 20
第三节 支出、支出因素、支出状态与支出需要 23
第四节 状态强度与需要强度 31
第三章 需要层次体系 35
第一节 生存层次与方向 35
第二节 感觉层次与方向 38
第三节 认知层次与方向 47
第四节 身份层次与方向 60
第五节 情感层次与方向 71
第六节 价值层次与方向 80
第四章 需要层次判定方法 100
第一节 观察法 100
第二节 推理法 106
第三节 实验法 113
第五章 马斯洛需要层次清理 118
第一节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概述与问题分析 118
第二节 剔除“安全需要”层次 127
第三节 剔除“认知和理解需要”与“审美需要”层次 140
第四节 剔除“自我实现需要”与“自我超越性需要”层次 148
第六章 需要层次与相关概念 162
第一节 需要层次与七情六欲 162
第二节 需要层次与现代情绪情感理论 165
第七章 刺激因素 173
第一节 需要产生和满足过程以及刺激因素概述 173
第二节 按照刺激因素来源分类 175
第三节 按照刺激因素有无物质属性分类 178
第四节 按照刺激因素所引发的状态性质分类 181
第五节 惯常因素与需要产生和满足因素的区别 186
第六节 按照刺激因素的作用层次分类 189
第七节 按照所作用的终点主体数量分类 201
第八节 刺激因素的其他分类 212
第九节 刺激因素与相关概念 218
第八章 需要产生、追求与满足 223
第一节 需要产生、追求与满足的条件 223
第二节 刺激因素参照物 233
第三节 内在需要与混淆因素 238
第九章 资源 243
第一节 资源分类 243
第二节 资源与刺激因素 254
第三节 获取资源、交换满足因素与消费满足因素的区别 260
第十章 状态与主体的分类 266
第一节 状态分类 266
第二节 主体分类 268
第十一章 主体的功能 274
第一节 主体的基本功能 274
第二节 基于主体作用方向和对象的功能分类 277
第三节 各类主体共有的功能 279
第四节 受控需要主体独有的功能 289
第五节 自主需要主体独有的功能 300
第六节 服务系统中不同主体的功能 324
第十二章 状态与主体的性质转化 332
第一节 自主需要主体状态性质转化 332
第二节 自主服务主体转化为自主需要主体 343
第三节 受控需要主体转化为自主需要主体 355
第十三章 状态密度、分布与平衡 364
第一节 状态密度和概率分布 364
第二节 状态平衡与状态失衡 368
第十四章 需要平衡与需要平衡律 378
第一节 需要平衡与需要失衡 378
第二节 需要平衡律 380
第十五章 需要平衡的实现方式 385
第一节 应对刺激因素 385
第二节 调整内在反应 389
第三节 遗忘原因分析 401
第四节 现代心理学的抑制理论与评析 406
第十六章 需要平衡是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反映 409
第一节 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 409
第二节 各学科中的对称性和对称性破缺 415
第十七章 需要层次不可跨越定律 431
第一节 马斯洛和学者的模糊认识及原因 431
第二节 需要层次不可跨越定律及其论证 434
第十八章 需要层次对流律及派生规律 445
第一节 需要层次运动的随机性与规律性 445
第二节 需要层次形态 446
第三节 需要层次对流过程 454
第四节 需要层次对流律 458
第五节 需要层次对流律的派生规律 466
第六节 社会发展与需要运动规律 471
第十九章 消费层次系数及应用 474
第一节 “消费层次系数”的含义与计算 474
第二节 层次支出的含义与计算 478
第三节 “消费层次系数”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意义 483
第二十章 需要运动论的研究方法 486
第一节 宇宙层次论是需要运动论的基本指导思想 486
第二节 推理研究是需要运动论的基本研究方法 498
第三节 概念定义与思想表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503
第四节 本书体系结构与理论基石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