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内容概要 1
绪论 1
一、研究对象 1
二、研究方法 8
三、本书的内容与架构 14
第一部分 心智的来源 21
第一章 心智的来源 23
第一节 协同演化 24
一、生存演化 31
二、生理演化 34
三、规范演化 38
四、协同、交流与共感 41
第二节 现代人心智的特点 46
一、想象的开放性 49
二、超越化的象征世界 58
三、规范的超越化 64
四、创造性 72
第三节 自我意识 76
一、自我意识的出现 77
二、自我意识的三重性 87
三、自我认同 90
第二章 心智与存在 95
第一节 共感场 95
一、存在的意义是在共感场中显现出来的 97
二、显现亦是象征化 101
三、思想博弈与规范化 104
第二节 “第三者”意识:内在的与超越的召唤 110
第三节 共感形而上学 116
一、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形而上学 117
二、笛卡尔的形而上学 118
三、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 119
四、共感场论 122
五、交流逻辑 128
第二部分 心智的结构 133
第三章 感受 135
第一节 欲望与情绪 141
一、自我实现与社会承认 144
二、欲望与权力 147
第二节 共情 149
一、真实感 156
二、美感 160
三、道德感 165
四、神圣感 170
第三节 直觉 174
一、“心态” 177
1.感知 178
2.意义 180
3.方向 180
二、行为 182
1.处世 183
2.为人 186
三、习性、制度与文明 189
第四节 想象力 190
一、两种想象方式 192
二、想象与时空感 198
第五节 感受的逻辑 202
一、感受的形式与规范 204
1.感受代数学与感受几何学 205
2.感受的规范化 208
二、感受的过程 210
1.自由联想 210
2.概念结构化 211
3.连贯的变形 213
4.风格 214
第四章 理性 217
第一节 理性的内涵 217
第二节 理性推理的崛起与发展 224
一、理性的突破 225
二、近代理性观 228
1.古典理性 228
2.协商理性 230
三、从近代理性观到可理解性 231
第三节 理性推理及其有限性 234
第五章 见识 239
第一节 感受与理性的联动性 241
第二节 见识:协同的智慧 247
第三节 思想系统 251
第三部分 心智的功能 257
第六章 表达 259
第一节 交流场 259
第二节 表达的协同性 262
一、三种表达方式 263
二、表达的协同性 267
第三节 表达行为 272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智世界:对《罪与罚》的读解 274
二、笛卡尔的思想结构:对《谈谈方法》的读解 276
第四节 表达的隐喻性与创造性 278
一、自身与他者的隐喻指涉 279
二、表达的创造性 281
三、表达空间的生成变化 284
第七章 决策 288
第一节 决策的基本要素 290
一、形势 291
二、意图 293
三、计划 294
四、决心 299
第二节 反常 301
一、反常只是另一种心智生活方式 302
二、正常化的权力机制及其再生产 306
第三节 自由 310
一、“必需” 313
二、妥协 315
三、三种自由 318
四、人性 320
第八章 心智培养 323
第一节 心智培养与制度建设 324
第二节 公正与制度创新:体验、成本与效率 328
第三节 全球意识 331
结论 人的心智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 336
参考文献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