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歌曲与高校音乐美学教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笑宸,陈书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210106074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一、概念的基本界定 1

(一)通俗歌曲 1

(二)艺术歌曲 2

二、不同观点的对垒 4

(一)肯定说 4

(二)否定说 5

(三)不置可否说 6

三、因果关系的辩证法 7

(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观裁决 7

(二)“高雅”“通俗”的相互转化 8

(三)业界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9

四、实践考察与研究思路 9

(一)实践考察方式的分类 9

(二)研究思路的逻辑结构 11

第二节 研究目的之特性与研究意义 14

一、研究目的之特性 14

(一)研究目的 14

(二)研究目的之学科性 15

二、研究的意义 16

(一)音乐美学教育的本质体现 16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 17

(三)通俗歌曲位置的理性回归 18

第二章 雅与俗的古今观 20

第一节 重要史实溯源 20

一、《诗经》“风”“雅”的民间性 20

(一)《诗经》的产生及内容 20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与历史地位 21

(三)《诗经》的作者与基本性质 21

二、乐府所用乐章的“雅”“俗”无拘 23

(一)乐府的设置与功能 23

(二)乐府与民间俗乐的选用 25

(三)有作为君主不拘雅俗之见 25

三、《乐府》体作品的缘事写实 26

四、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27

(一)白居易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27

(二)白居易创作的“时”“事”理念 29

(三)白居易通俗务实诗文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29

五、江南文化领域的“雅”“俗”互转 32

(一)“士人—民间”文化的变位 32

(二)雅俗互转的主客观条件 33

六、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33

(一)明清市民阶层市民文化的扩张 33

(二)《九宫大成谱》编纂思想的不论雅俗 34

第二节 近现代的韵律 35

一、封建王朝的没落和新旧文化的撞击 35

(一)大清帝国的沉沦 35

(二)社会文化的矛盾变革 35

二、刷新思想激励斗志的学堂乐歌 36

(一)危殆时刻中应运而生 36

(二)革命一线的大众通俗歌曲 38

三、现代群众斗争中的前置基础 40

(一)封建帝制寿终正寝的见证 40

(二)传统转渡现代的醒目“界河” 40

四、当代大众宗旨与过程 43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文艺方向 43

(二)业界与社会的清理 45

第三节 现代新媒体调研数据指向 46

一、国际互联网全国统计数据 46

(一)网络规模与网民 46

(二)用网目的指向 47

(三)网民的结构 48

(四)地方调查相关数据参考 49

二、现代媒体数据昭示 51

(一)通俗歌曲应当纳入高校教学范畴 51

(二)相关总体研究须全力推进和深入展开 51

第三章 美学与中国历史美学 52

第一节 美学及美学观念 52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 52

(一)美学的属性 52

(二)美学的研究方法 53

(三)美学的研究任务 53

二、美学理念的肇始与创建 54

(一)“美学”概念的正式提出 54

(二)“审美”理念的原始折光 54

(三)古希腊哲人的杰出贡献 55

(四)鲍姆加登在美学创建史上的地位 56

三、美学与哲学 58

(一)涵盖意义下的哲学范畴 58

(二)艺术审美中的哲学问题 58

(三)研究上的哲学方法 59

第二节 美学观念的发展 60

一、德国古典美学 60

(一)西方美学史的新高峰 60

(二)德国古典思想家的理念 61

(三)黑格尔对古典美学理念的集大成 62

二、马克思主义美学 64

三、西方近现代美学 65

(一)形而上学美学 66

(二)经验主义美学 67

(三)存在主义美学 69

(四)形式主义美学 70

第三节 关于中国历史美学的讨论 71

一、基本状况概说 71

(一)中国历史未现西方式美学理念体系 71

(二)美与艺术在中国思想史中具非凡地位 72

(三)中国历史美学理念呈多姿特色 72

二、先秦美学理念 72

(一)独特深刻的历史回顾 72

(二)以“仁”为根本的儒家美学理念 73

(三)道家理念的自然精神境界 74

(四)墨法诸家主张的进步与不足 74

(五)“楚骚”理念的兼收并蓄与奔放追求 75

三、两汉魏晋南北朝美学理念 75

(一)继承引申先秦理念的两汉观点 75

(二)社会动荡与美学理念推进的魏晋南北朝 77

四、隋唐五代美学理念 79

(一)大唐前期的励精图治与审美革新 79

(二)佛学教义晕染与美学理念漂移 80

五、宋元明清美学理念 81

(一)世俗文艺与感情流露的平淡直捷 81

(二)宋代美学新倾向的代表人物 81

(三)理学家的总体贬损与保守 82

(四)元理念的局部深化与明清浪漫主义气息 82

(五)文艺创作与近代美学的先声 84

六、中国近现代美学思想 85

(一)西方模式美学观点在中国的传播 85

(二)“左联”及鲁迅朱光潜的贡献 86

(三)毛泽东讲话将马克思主义美学推至新高度 87

七、当代美学研究 88

(一)第一大阶段的研究 88

(二)第二大阶段的研究 90

八、通俗歌曲美学价值的蕴涵 95

(一)一般美学理论与演唱艺术 95

(二)通俗歌曲美学价值蕴涵于美学理念中 96

第四章 音乐美学的探讨与发展 97

第一节 西方音乐美学观念 97

一、对十八世纪与古希腊音乐学者的追溯 97

(一)与普通美学产生原理的基本一致 97

(二)柏拉图等的理解与艾托斯学说 98

(三)亚里士多塞诺斯的新路 99

二、中世纪的音乐美学理念 100

(一)史传中古欧洲的“黑暗时代” 100

(二)宗教迷雾的沉重笼罩 101

(三)奥古斯丁主张的多重性 102

三、人文主义与启蒙运动的影响 102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分水岭效应 102

(二)人文主义对旧音乐美学思想根基的动摇 103

(三)启蒙运动对思想文化的理性解放 104

(四)音乐家和音乐美学家们的基本理解 105

四、近代音乐美学思潮与转折 106

(一)音乐美学的哲学通路和浪漫主义境界 106

(二)形式与内容两大体系的世纪对垒 106

(三)折衷的调和与独立学科的脱胎 107

五、现代新派别的兴起 108

(一)能量派以及新客观派思潮影响 108

(二)现象论者的悬置解释 109

(三)符号幻象概念的提出 110

第二节 中国音乐美学观念 111

一、先秦胚芽及儒家学说 111

(一)史前探索与西周礼乐先河 111

(二)孔子音乐审美依据对宗教束缚的冲击 112

(三)史上第一篇音乐美学专论 112

(四)《乐记》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贡献的极致 113

(五)墨学与老庄理论的辩证因素 114

二、中古的崇尚自然与琴学 115

(一)《声无哀乐论》对音乐独立艺术地位的强调 115

(二)《琴论》对琴艺审美研究的突破 115

(三)《溪山琴况》对历史音乐美学理论的推进 116

(四)三部重要论著的时代大成性 116

三、通俗歌曲音乐美学价值的体现 117

(一)传统音乐美学理论对通俗歌曲的包涵 117

(二)通俗歌曲的历史客观性与世界普遍性 117

四、近现代理论的民众观 118

(一)王光祈等开宗明义的宣示 118

(二)青主的系统阐述 11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及现代音乐美学观 119

一、音乐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119

(一)苏东国家研究概略 119

(二)方斯洛夫、克列姆廖夫等的理念 120

(三)利萨的综合性贡献 121

二、中国新音乐发展方向 122

(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众立场 123

(二)聂耳音乐美学观的天才实践 126

(三)颇值后人评说的黎锦晖 129

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31

第五章 音乐美学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 133

第一节 音乐美学的研究 133

一、音乐美学研究的多角度 133

(一)音乐美学与音乐学基本技术理论的关系 133

(二)音乐美学研究的总体概括层面 134

(三)音乐美学研究的相关角度 134

(四)音乐美学研究角度的相对独立与有机联系 140

二、通俗歌曲音乐美学价值体现形式的矛盾 141

(一)社会表达层面的广泛 141

(二)相应规划层面的排斥 142

(三)考察研究层面的局限 143

第二节 高校素质教育 144

一、当代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144

(一)广义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144

(二)狭义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145

二、公民基本素质要求中的审美能力 146

(一)公民基本素质要求的共性和个性 146

(二)审美能力的共性基础和个性特征 146

三、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 148

(一)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高度重视 148

(二)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对高等教育至关重要 149

(三)高等教育中素质与审美教育任重道远 150

第三节 高校音乐与音乐美学教育 151

一、高校教育中的音乐教学 151

(一)音乐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题中之义 151

(二)高校音乐教学仍为薄弱环节 152

(三)高校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创新 154

二、高校教育中的音乐美学教学 154

(一)高校音乐美学教学亟需推进 154

(二)普通学校音乐美学教育未及乐观 161

(三)国家举措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69

(四)高等音乐美学教学与普通教育唇齿相依 171

三、高校教育中音乐美学的非课堂教学 174

(一)全国性大型非课堂活动显现成效 174

(二)高校自身机制尚待完善 175

第六章 通俗歌曲的美学价值 178

第一节 通俗歌曲的样式特征 178

一、通俗歌曲内涵外延与取材 178

(一)基本内涵与外延 178

(二)《历史的天空》取材背景 181

二、通俗歌曲的样式特征 182

(一)明白易懂浅显通俗,大众性为生存传播基础 183

(二)真挚贴切抒情言志,多样性为构思创作源泉 184

(三)与时俱进简洁灵活,时代性为发扬光大生命 185

(四)承前启后风格多姿,民族性为鼓舞人心力量 187

第二节 通俗歌曲的语言艺术 189

一、朴实平直,不华而秀 189

(一)简洁的表现形式 189

(二)灵透的情感力度 190

二、首尾紧扣,璧合珠联 191

(一)境界的浑然天成 191

(二)词脚的宽韵通押 193

三、立意浅显,主旨鲜明 195

(一)史实的精炼演绎 195

(二)内蕴的深刻隽永 197

第三节 优秀通俗歌曲的美学价值 199

一、内容形式不输高雅艺术歌曲 199

(一)关于艺术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199

(二)可与相提并论之通俗歌曲《历史的天空》 201

二、优秀通俗歌曲主题意境深具人格艺术魅力 202

(一)当代台湾通俗歌曲《水手》 202

(二)近现代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 204

三、描情状物凸显清朴淳真自然美 206

(一)歌词语言运用的清真自然 206

(二)赵元任的音乐语言成就 207

四、理论实践利于音乐美学辩证丰富 210

(一)近现代音乐美学家的理论与实践 210

(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考察 211

第七章 通俗歌曲的音乐美学教育地位 213

第一节 通俗歌曲在社会上的影响 213

一、经济社会发展压缩艺术歌曲传播空间 213

(一)通俗歌曲在世界范围的迅速传播 213

(二)通俗歌手对高雅作品的合围倒逼 213

二、通俗歌曲借经济引力迅速掌握普通受众 214

(一)一般民众难以欣赏高雅作品 214

(二)通俗歌曲欢快进入寻常百姓家 215

第二节 通俗歌曲在高校中的流行 216

一、现代科技手段助通俗歌曲雄踞高校校园 216

(一)新兴媒介的破禁 216

(二)个人演唱会的催新 217

二、两岸群星竞璨促通俗歌手拢校园“粉丝” 218

(一)群星闪烁夺人眼球 218

(二)标新立异拂人心智 218

三、低传播局限推通俗歌曲为高校学生首选 219

(一)高雅音乐深刻蕴义尚需神悟 219

(二)通俗歌曲大众特性无劳费心 220

第三节 通俗歌曲在高教界的观察 221

一、管理层人士喻通俗歌曲为审美“零食” 221

(一)通俗歌曲文化品质的快餐性 221

(二)高雅音乐审美价值的主流性 222

二、低层次内容引爆通俗歌曲进课堂争议 223

(一)“低俗”的“通俗歌曲”不能进课堂 223

(二)“恶俗”的“网络歌曲”不得进课堂 224

(三)“健康”的“通俗歌曲”应当占阵地 225

三、专家呼吁确立通俗歌曲高校美学教育地位 226

(一)通俗歌曲进入课堂切实可行 226

(二)高校课堂应引领学生明辨良莠 226

第八章 音乐美学教育延展训练现实思考 228

第一节 逐步普推高校音乐美学训练 228

一、综合国力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 228

(一)文化实力为综合国力重要体现 228

(二)音乐艺术为中华文化重要构成 230

二、高等教育在健康审美人格建构训练中至关重要 231

(一)健康人格研究具极大探索空间 231

(二)教育建构人格为理论实践手段 231

三、高等教育对延展音乐美学训练责无旁贷 233

(一)音乐审美给人类以心灵启迪 233

(二)教育是打开艺术与科学之门的金钥匙 234

(三)音乐美学训练与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235

第二节 通俗歌曲美学教学应有地位 237

一、通俗歌曲进课堂已具备理论与实践基础 237

(一)健康艺术人格研究的极大探索空间 237

(二)通俗歌曲引进课堂势在可行 238

二、通俗歌曲与艺术歌曲无天然鸿沟 239

(一)通俗歌曲主流并非“低俗” 239

(二)歌曲“通俗”与“艺术”的相互转化 240

三、贴近现实亦为艺术作品创新普及的崇高境界 241

(一)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精神 241

(二)与文学相通的历史情愫 242

四、高校教学中通俗歌曲重要地位的现实理据 244

(一)通俗歌曲自身发展的大势所趋 244

(二)高校素质教育与美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246

(三)广大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正确音乐审美期盼 248

(四)社会通俗歌曲审美欣赏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49

第三节 通俗歌曲美学教学对策建议 251

一、通俗歌曲美学教学指导思想的明确 251

(一)管理人员提高认识是决定性因素 251

(二)贯彻全面发展思想是关键性举措 252

二、建章立制与艺术审美公选课程的开设 254

(一)建章立制依法治教是规范化的基本保证 254

(二)深化改革推陈出新是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 256

三、师资队伍建设和对任课教师的选择 258

(一)培养队伍规范管理是关键步骤 258

(二)关心教师重视科研是提高水平的必要前提 259

四、优秀通俗歌曲的选择与欣赏引导 261

(一)优秀通俗歌曲具强大感染力震撼力和感召力 261

(二)通俗歌曲欣赏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263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64

(四)不失时机指导学生对有害作品主动扬弃 265

五、艺术审美社团的建设与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266

(一)必要社团建设和课外活动为课堂教学有机整体 266

(二)高层次艺术社团与课外活动收效事半功倍 267

六、必要教学经费保障和器材配备的标准化建设 268

(一)妥善解决坚持标准和现实差距的矛盾 268

(二)多途径多方式打通经费、设备瓶颈 269

第九章 余论 270

一、通俗艺术的世纪印记 270

二、生理功能的科学开拓 271

三、素质教育的理性诉求 272

四、创新人格的基本要素 273

五、再度创作的实践磨砺 274

六、历史名家的音美陶冶 275

七、民族振兴的文化发动 277

主要参考文献 279

附录 大学生上网及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281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