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观念更新论 3
序言 3
引言 5
第一章 观念现象探索 11
一、观念:一个令人困惑的精神现象 11
二、观念的结构:“观念群” 21
三、观念的生成 30
第二章 观念更新的基本理论 38
一、内因和外因:观念更新发生的根据和条件 38
二、观念的选择 48
三、观念更新的主要规律 52
第三章 近代中国的观念冲突 59
一、西方的冲击 59
二、士绅阶层的观念冲突 65
三、下层市民和农民的观念冲突 78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观念更新 87
一、“古今、中西之争”和历史的抉择 87
二、新的冲突:“主义”之争 95
三、作为文化的“毛泽东思想” 101
四、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 110
第五章 现代化的使命:中国文明的复兴 114
一、沉重的历史负担 114
二、现代化、改革和观念撞击 125
三、复兴中国文明:中体西用?全盘西化? 133
第六章 建构适应全面改革的新“观念群” 142
一、核心:突破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观念 142
二、从“无商不奸”到“无商不活” 164
三、“为民作主”还是“由民作主”? 172
四、不靠“人治”靠“法治” 180
五、义利统一观 187
第七章 观念更新和思维方式变革 195
一、观念和思维方式 195
二、建构多维整体型思维方式 203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213
文献 214
民主:并非虚幻的存在 223
我们回答挑战(序) 223
导论 对民主的新挑战 227
国际资产阶级的“民主化”战略 227
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236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反动 245
一、民主传统论 250
近代中国民主潮 250
民主思想的再认识 255
真正的民主斗士——中国共产党 267
历史的结论 280
二、民主形态论 282
三条战线斗争的产物 282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92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 298
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 307
三、民主性质论 310
不容抹煞的民主的阶级性 310
超阶级民主观的阶级性 318
超阶级民主观的哲学谬误 322
四、民主形式论 326
历史的回溯:列宁构想的演变 326
中国的实践:间接民主制的改善与转变 336
谁是真正的民主论者? 343
五、民主程序论 347
程序:民主与专制的区别 347
有没有无国界的程序原则? 352
民主集中制——新型程序原则 358
六、民主党制论 366
政治体制改革与党的领导 366
多党制必定民主吗? 369
中国的选择: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 377
七、民主过程论 383
民主建设的过程性 383
民主道路上的历史性进步 388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图景 391
后记 396
学思录 401
自序 401
“须增‘修养’” 403
为何要再入“另册”? 406
思想、冲动和感情 409
“必要的支柱” 413
贫困在何处? 415
“观念群”更新 418
居安思危 420
“邦之蠹” 423
“平等”观念的纷争 425
也谈“七品芝麻官” 428
“西方孔夫子”的启示:观念对照 430
“观念更新”的观念更新 433
“上”上“下”下讲科学 435
求“实事求是”的“是” 437
加强文明规范的研究 440
“认真”真义 442
活到老,认真到老 443
公民与精神文明 444
不要在“毛泽东”和“邓小平”之间制造矛盾 448
两个“副帅”,还是一个“副帅”? 450
为何要讲“跨世纪”? 452
沪语的封闭与开放 455
“沦为”?“成为”? 456
感于“文风朴实” 457
文风不改不行 460
人人喊打 462
实事求是是个过程 464
也谈“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 466
“夹着尾巴做人”三题 468
戴着眼镜摸象 471
把自己混同于 473
知识与力量 475
“人均”三题 476
自我批评,还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478
能“再落实”吗? 479
“德先生”同“赛先生”也会吵架 480
他律与自律 483
“老马识途”和“笨鸟先飞” 484
“挖墙脚”一议 486
“俗”并非都不可忍 487
劳动·知识·人才 489
“价值的源泉”与“财富的源泉” 490
提倡“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91
“会议”三题 492
作风、会海与会风 493
“与时俱进”和“与时惧进” 494
姓“党”之辨 495
“进步潮”与“先锋队” 496
毋忘主语 497
哲学、人文与社会科学 498
“中国特色”与“中国式” 500
创新,不是口号 501
“先进”辨 502
“小康”辨 503
“全面小康”三解 507
“独立”与“分裂” 510
“学习”三层次 511
难就难在“再”上 5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