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的科举研究——“科举学”的外部视角 1
第一节 日本科举研究的渊源 2
第二节 日本科举研究的内涵 6
结论 10
第二章 文明转型与科举评价 13
第一节 赞美与援用:传统复兴观念下的科举评价 14
第二节 禁锢与枷锁:近代文明背景下的科举考察 16
第三节 反思与还原:中国文明的重新认识 19
结论 23
第三章 日本“科举学”的转型与评价——以江户时代的《对策则》为中心 25
第一节 《对策则》的成书缘由 26
第二节 多重视野下的“学问吟味”的批评与思索 30
第三节 重新评价《对策则》的文献学意义 34
第四章 “世界史”视野下的书院·书院文化·书院精神 38
第一节 作为“广义概念”的书院 39
第二节 作为“东亚文化”的书院文化 41
第三节 作为“世界史”意义的书院精神 46
结论 49
第五章 日本神道理论依据的文化论思考 51
第一节 作为日本文化论的神道 52
第二节 近世初期日本神道的展开 53
第三节 近世神道与日本文化论的思考 56
结论 58
第六章 江户时代朱子学的表象与位相 59
第一节 作为“实理之学”的朱子学 59
第二节 作为“真儒之学”的朱子学 62
第三节 作为“正统之学”的朱子学 65
结论 68
第七章 外部视野下的“武士道” 69
第一节 周作人的日本论 70
第二节 武士道是什么 73
第三节 作为比较文化论的武士道 78
结论 82
第八章 近代以来日本视域下的朱子学与中国形象 84
第一节 “自我·他者”的框架下的朱子学 84
第二节 “华夷思想”构建中的朱子学 87
第三节 “文明开化”背景下的朱子学 89
第四节 “传统回归”思潮下的朱子学 92
第五节 “近代国家”观念下的朱子学 95
结论 97
第九章 作为“文化他者”的中国——近代日本的中国形象之考察 99
第一节 前近代的“文化他者” 100
第二节 作为“恶友”的他者 103
第三节 被奴役的他者 105
第四节 被拯救的他者 108
第五节 被同化的他者 112
第六节 “多元性的他者”的中国形象 115
结论 118
附录1 经典诠释与谱系传承——试评吴伟明教授《易学对德川日本的影响》的研究 120
第一节 基本框架与核心内容 121
第二节 问题意识与批评探讨 124
结论 127
附录2 汉学革新与文化交涉——陶德民教授《近代日本中国学研究的开端》之述评 129
第一节 该书的研究框架 130
第二节 该书的核心内容 132
第三节 基本问题和反思批评 135
结论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