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母题、记忆与经典的产生 1
一、时代话题的敏感者与创造者 4
二、母题意识本质的变与不变 13
三、原型以变体的形式重复出现 20
第一章 启蒙:“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29
一、整体否定的启蒙策略 31
二、人性荒原的启蒙聚焦 46
三、言说启蒙与拷问启蒙的双声对话 54
四、启蒙话语的世纪变迁 64
第二章 信仰:“恃意力以辟生路” 70
一、“伪士当去,迷信可存”的早年呐喊 73
二、“声发自心,朕归于我”的中年意兴 87
三、“诗人之死”与晚年鲁迅自我运命的认知 102
第三章 漂泊:“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 124
一、“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生命的力” 126
二、永在路上的文化异己者 132
三、“过客”家族的形象品质 141
第四章 革命:“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 148
一、“在动摇的革命中看见诗” 149
二、“革命叙事”中的欲望与本能 159
三、“革命叙事”中的生命主义 171
四、“道德革命”抑或“人性革命” 178
第五章 复仇:“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 183
一、“自己裁判,自己执行”的人生哲学 185
二、先知向庸众的复仇 192
三、精神向肉体的复仇 202
四、复仇诗学的极致书写与双重解构 219
第六章 乡土:“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229
一、先觉者寻根冲动的自我体认 230
二、民间信仰的独特诠释 237
三、乡土风景的时代发现 245
第七章 童年:“人之子”与“人之父”的双重觉醒 260
一、“以后是只要‘人’之父” 262
二、题材的过去性与内容的自省性 268
三、自我人格精神的文化寻根 273
四、“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278
第八章 疾病:独自咀嚼人我之间的渺茫悲苦 285
一、从胡须说到牙齿 287
二、疾病就是命运 296
三、外部剥夺与内部剥夺 303
四、疾病叙事中的生命伦理 313
第九章 鬼魂:“鬼而人、理而情”的生命狂欢 331
一、“鬼”文化的语义多样性与形态丰富性 334
二、投入和浸润在民间文化的狂欢中 342
三、生命深处的神秘喜悦 348
四、“革命者”是否“以鬼的方式现身” 354
参考文献 365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