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现实背景 1
1.1.2 理论背景 5
1.2 问题的提出 9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0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0
1.3.2 技术路线 10
1.3.3 结构安排 12
1.4 研究方法 13
1.5 主要创新点 14
2文献综述 15
2.1 技术接受模型及其拓展 15
2.1.1 技术接受模型(TAM) 15
2.1.2 技术接受扩展模型(TAM2) 18
2.1.3 技术接受与利用整合理论(UTAUT) 20
2.1.4 技术接受整合模型(TAM3) 22
2.1.5 拓展的技术接受与利用整合理论(UTAUT2) 24
2.1.6 TAM理论扩展的基础框架及评述 26
3技术接受理论在虚拟服务技术情境中的拓展 28
3.1 虚拟服务技术及其特征 28
3.2 虚拟和现实一致性理论的理论基础 29
3.2.1 期望—确认理论 30
3.2.2 基于动机理论的虚拟和现实一致性理论构念构建基础 35
3.2.3 基于动机理论的虚拟和现实一致性理论构念构建 38
3.3 满意度理论 41
3.3.1 满意度理论研究现状 42
3.3.2 满意度研究评述 48
3.4 小结 49
4理论模型和假设 51
4.1 概念模型 51
4.1.1 理论基础 51
4.1.2 概念定义和模型 52
4.2 理论假设 54
4.2.1 虚拟和现实一致性与用户满意、继续使用意向 54
4.2.2 技术性特征与用户满意 56
4.2.3 用户满意和继续使用意向 58
4.2.4 技术性特征与习惯一致性 60
4.2.5 技术性特征与体验价值一致性 62
4.3 小结 63
5研究方法 65
5.1 研究方法论 65
5.1.1 量表开发与设计 66
5.1.2 数据收集 68
5.1.3 变量测度 69
5.1.4 分析方法 75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79
5.2.1 体验价值一致性 79
5.2.2 习惯一致性 80
5.2.3 功能价值一致性 82
5.2.4 继续使用意向 83
5.2.5 用户满意 84
5.2.6 娱乐性 85
5.2.7 有用性 87
5.2.8 易用性 88
5.3 验证性因子分析 89
5.3.1 虚拟和现实一致性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90
5.3.2 继续使用意向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91
5.3.3 用户满意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92
5.3.4 技术性特征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93
6虚拟和现实一致性对继续使用意向的影响 95
6.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95
6.1.1 回归中的问题检验 96
6.2 虚拟和现实一致性对用户满意、继续使用意向的作用机制分析 101
6.2.1 体验价值一致性与用户满意、继续使用意向 101
6.2.2 习惯一致性与用户满意、继续使用意向 101
6.2.3 功能价值一致性与用户满意、继续使用意向 102
6.3 技术性特征对用户满意、继续使用意向的作用机制分析 102
6.3.1 技术娱乐性与用户满意、继续使用意向 102
6.3.2 技术有用性与用户满意、继续使用意向 102
6.3.3 技术易用性一致性与用户满意、继续使用意向 103
6.4 讨论 103
6.4.1 虚拟和现实一致性与用户满意 103
6.4.2 虚拟和现实一致性与继续使用意向 104
6.4.3 技术性特征与用户满意 105
6.4.4 技术性特征与继续使用意向 106
6.5 小结 107
7技术性特征对虚拟和现实一致性与用户满意、继续使用意向关系的调节作用 108
7.1 技术性特征对虚拟和现实一致性与用户满意关系的调节作用 111
7.2 技术性特征对虚拟和现实一致性与继续使用意向关系的调节作用 111
7.3 满意与继续使用意向 112
7.4 讨论 113
7.4.1 技术性特征对虚拟和现实一致性与用户满意关系的调节作用 113
7.4.2 技术性特征对虚拟和现实一致性与继续使用意向关系的调节作用 116
7.4.3 用户满意与继续使用意向 118
7.5 小结 119
8结论与展望 121
8.1 主要结论 121
8.2 主要创新点 124
8.3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125
8.3.1 理论贡献 125
8.3.2 实践启示 126
8.4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127
8.4.1 局限性 127
8.4.2 未来展望 128
参考文献 130
附录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