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八年 1
老子发凡 1
一九一九年 9
吾所得于文学史者 9
科学上之王学观(续第四期) 13
一九二○年 19
王船山的人道主义 19
一九二四年 26
做人问题 26
《取缔教会学校案通过教联会后之第一壮举》 28
附录一 济汴学生传单《开封南关济汴中学第三次散学之原因》 29
附录二 读者论坛《开封济汴教会学校第三次散学&刘英 31
一九二九年 33
明末的重民思想(读书偶识之一) 33
周代贵族的风度(读书偶识之二) 37
中国古代的性崇拜(读书偶识之三) 39
周末社会之蜕变与儒法两家思想上的斗争 41
一九三○年 52
老庄思想与小农社会(附入《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 52
“仁”的观念之社会史的观察(附入《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 52
一九三一年 53
伟人领导群众呢?还是群众领导伟人? 53
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史概论(中国大学清代思想史讲义) 58
第一章 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变动的由来 58
第二章 十七世纪中国思想界大势略述 73
第三章 十七世纪中国学者的治学方法 78
第四章 十七世纪中国学者的政治思想 89
第五章 十七世纪中国学者的历史思想 108
第六章 十七世纪中国学者的哲学思想 115
第七章 十七世纪中西思想界的比较 125
吊民伐罪与民权思想 132
文化战线上的北大 140
一九三二年 143
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 143
序 143
孔子 145
(1)孔子与贵族社会 145
(2)人文社会的理想 148
(3)正名主义 151
(4)德化主义 153
(5)余论 154
墨子 155
(1)墨子的实用主义 155
(2)墨子的齐一思想 158
(3)墨子的教皇政治 160
老子 164
(1)老子的时代问题 164
(2)老子的无为主义 165
(3)老子与小农社会 168
庄子 171
(1)庄子与老子 171
(2)庄子的天钧论 173
(3)庄子的在宥论 177
孟子 182
(1)孟子的王霸论 182
(2)孟子的重民思想 185
(3)孟子的保育政策 188
荀子 192
(1)荀子的礼义法度起源论 192
(2)荀子的法后王与古今一理观 195
(3)荀子对于等级制度的拥护 198
韩非子 202
(1)韩非子关于“法”“术”“势”的理论 202
(2)韩非子的反德化主义 206
(3)韩非子的功利主义 210
(4)韩非子的历史思想 212
(5)韩非子的经济思想 214
附录: 215
“仁”的观念之社会史的观察 215
老庄思想与小农社会 231
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243
程朱论“仁”之阐略 251
对于陆、王学派的一种观察 262
一九三四年 271
先秦诸子与古代社会(讲义) 271
第一章 周末社会大转变与诸子学说的勃兴 271
第二章 儒家与贵族 286
第三章 墨家与无产者 305
第四章 名家言为市民哲学说 323
第五章 法家与自由地主 334
第六章 道家与小农 349
第七章 阴阳家与其他 367
第八章 秦汉大一统与先秦诸子的结局 376
明清时代的唯名论思潮 388
左派王学 399
序 399
一 王阳明的道学革新运动 401
二 王龙谿与王心斋 412
三 泰州派下的几个要人 429
四 李卓吾与左派王学 442
五 左派王学的历史评价 453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民权思想么? 466
井田制有无问题短论 477
一九三五年 486
《中国经济史》序 486
朱梁的农村复兴热 490
《唐代寺观概况》序 497
从王安石变法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无为思想 498
一九三六年 504
船山哲学 504
原序 504
上篇 性理哲学 505
第一章 天人性命论 505
第二章 理势常变博约等 519
第三章 总结 530
下篇 历史哲学 542
第一章 古今因革论 542
第二章 朝代兴亡论 556
第三章 华夷文野论 568
第四章 总结 575
公安三袁与左派王学 584
一九三七年 590
对长期封建论的几种诘难和解答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