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彩图、地图插页 1
序言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编 地理环境 1
第一章 行政建置 1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建置沿革 1
第二节 行政区域 2
第二章 自然环境 48
第一节 地貌 48
第二节 气候 50
第三节 水文 51
第四节 土壤 55
第五节 自然资源 56
第六节 自然灾害录 58
第三章 名胜古迹 78
第一节 景观园林 78
第二节 古居、庄院 82
第三节 古桥古迹 88
第四节 庙宇祠墓 90
第五节 文物遗址 93
第四章 人口 98
第一节 人口变迁 98
第二节 人口普查 103
第三节 民族 108
第四节 姓氏 111
第五节 人口控制 138
第五章 方言 147
第一节 镇区方言语音 147
第二节 菱湖方言特点 173
第三节 地方词语 182
第六章 民俗 203
第一节 生产习俗 203
第二节 生活习俗 209
第三节 时令习俗 215
第四节 礼仪习俗 219
第七章 宗教 226
第一节 佛教 226
第二节 道教 227
第三节 基督教 227
第四节 天主教 228
第五节 宗教礼仪 234
第八章 人物 237
第一节 古代人物传略 237
第二节 现代人物传略 295
第三节 古今各类名人录 339
第二编 蚕桑丝绸 437
第一章 丝乡绸镇 437
第一节 江南丝绸名镇 442
第二节 蚕桑丝绸贸易 446
第二章 植桑 454
第一节 桑树品种 454
第二节 桑树栽培 455
第三节 桑树高产管理 457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461
第三章 养蚕 463
第一节 蚕品种 463
第二节 养蚕技术 469
第三节 蚕病防治 476
第四节 蚕茧 478
第四章 制丝 501
第一节 土法缫丝 501
第二节 机械缫丝 504
第三节 缫丝技艺 507
第四节 蚕丝产品 514
第五章 丝织 516
第一节 手工与机械丝织 516
第二节 丝织技艺 519
第三节 丝织产品 523
第四节 丝织物规格 527
第六章 丝绸企业概况 530
第一节 缫丝企业 530
第二节 丝织企业 538
附录 蚕桑业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行话 544
第三编 淡水渔业 560
第一章 渔业资源 560
第一节 水域资源 560
第二节 水产资源 564
第三节 水生饵料生物资源 581
第二章 渔业捕捞 585
第一节 渔民 585
第二节 渔船、渔具及捕捞作业 587
第三章 鱼苗繁殖 591
第一节 鱼苗捕捞和采运 591
第二节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 601
第三节 鱼种培育 602
第四章 池塘养鱼 612
第一节 全国淡水商品鱼养殖业中心 614
第二节 池塘分布、专业养鱼村与合作组织 619
第三节 菱湖桑基鱼塘 626
第四节 池塘混养 629
第五章 荡、田养鱼 643
第一节 外荡养鱼 643
第二节 网箱养鱼 650
第三节 稻田养鱼 654
第六章 特种水产养殖与河蚌育珠 656
第一节 特种水产养殖 656
第二节 河蚌育珠 658
第七章 鱼病防治及饲料 660
第一节 鱼病及防治 660
第二节 渔业灾异及防治 677
第三节 渔用饲料及鱼药生产 684
第八章 水产科研及技术输出 695
第一节 水产科技机构及学术团体 695
第二节 养鱼技术国内输出 698
第三节 养鱼技术外援 702
第四节 对外友好往来 703
第九章 产销服务 705
第一节 生产服务 706
第二节 供销服务 722
第三节 水产品运输 726
第四节 水产品深加工 729
第五节 渔政机构和执法管理 732
附录 菱湖渔歌、谚语、歇后语、顺口溜 734
第四编 经济 751
第一章 农业生产 751
第一节 粮食作物 757
第二节 经济作物 773
第三节 家畜家禽 780
第四节 林业与野生动植物 790
第五节 农业机具 791
第二章 水利 809
第一节 河港湖漾 810
第二节 桑基圩田区 815
第三节 机电排灌 817
第四节 防洪 819
第三章 名特产品 821
第一节 农特产品 821
第二节 水特产品 824
第三节 糕点 828
第四节 菱湖特色菜肴 829
第五节 工艺品 833
第六节 食谱 834
第四章 工业生产 836
第一节 纺织 839
第二节 印染 842
第三节 服饰 846
第四节 化工与塑料 850
第五节 冶金 861
第六节 机械修造 866
第七节 电子、电器 873
第八节 建材 877
第九节 印刷 883
第十节 造纸及纸制品 888
第十一节 竹器家具及玻璃制品 889
第十二节 食品 891
第十三节 供电、供水 900
第五章 商业 907
第一节 商业网点 911
第二节 购销 916
第三节 商店 932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 937
第六章 邮政电信 949
第一节 邮电机构 949
第二节 邮政 952
第三节 电信 960
第七章 金融 967
第一节 货币 967
第二节 金融机构 972
第三节 存贷款 987
第四节 保险 996
第五节 金融市场与现金、金银管理 1001
第八章 财政税务 1005
第一节 财税机构 1005
第二节 税收 1010
第三节 财政 1026
第四节 财税监察与管理 1030
第九章 经济管理 1033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1033
第二节 物价管理 1048
第三节 土地管理 1055
第四节 统计管理 1071
第五节 审计管理 1074
第十章 城乡建设 1078
第一节 城镇建设 1079
第二节 城镇规划与管理 1108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建设 1120
第四节 农村建设 1133
第十一章 旅游 1168
第一节 旅游资源 1168
第二节 旅游开发与规划 1171
第十二章 交通运输 1173
第一节 水路 1173
第二节 陆路 1189
第三节 搬运装卸 1200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204
第十三章 人民生活 1209
第一节 生活来源 1209
第二节 生活消费 1210
(下册) 1217
第五编 政治 1217
第一章 党派 121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1217
第二节 民主党派 1279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 1283
第二章 政权 1288
第一节 权力机关 1288
第二节 历代政权机构 1315
第三节 人民政府 1335
第三章 社会团体 1370
第一节 工人团体 1370
第二节 农民团体 1395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1399
第四节 妇女团体 1412
第五节 工商团体 1419
第四章 劳动人事 1428
第一节 干部 1428
第二节 工人 1432
第三节 劳动就业 1436
第四节 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1441
第五节 劳动安全监察 1449
第五章 民政 1450
第一节 机构 1450
第二节 优抚安置 1451
第三节 救济 1455
第四节 社会福利 1463
第五节 社会事务管理 1467
第六章 公安司法 1472
第一节 机构 1472
第二节 剿匪、镇反、取缔反动道会、打击刑事犯 1485
第三节 公安保卫与社会治安 1495
第四节 户籍管理 1509
第五节 审判与司法行政 1513
第七章 军事 1517
第一节 驻军 1517
第二节 地方武装 1522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与民兵组织 1525
第四节 兵役 1532
第五节 历代战事 1535
第六编 科教文卫 1543
第一章 科学技术 1543
第一节 科技组织 1543
第二节 科技活动 1553
第三节 科技成果 1556
第二章 教育 1584
第一节 历代教育 1585
第二节 幼儿教育 1595
第三节 小学教育 1607
第四节 中等教育 1649
第五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1684
第六节 教育资金 1695
第三章 文化艺术 1707
第一节 文学 1707
第二节 戏剧 1712
第三节 曲艺 1717
第四节 音乐舞蹈 1718
第五节 书画摄影工艺 1725
第六节 电影 1731
第七节 民间文化 1735
第八节 灯迷之乡 1737
第九节 图书 1743
第十节 社会文化机构与重大活动 1745
第四章 新闻 1750
第一节 报纸刊物 1750
第二节 有线广播 1755
第三节 有线电视 1758
第四节 幻灯 1761
第五章 体育 1763
第一节 群众体育 1764
第二节 学校体育 1776
第三节 民间传统体育 1792
第四节 荣誉称号与名人 1797
第五节 场地设施 1800
第六章 卫生 1804
第一节 医院 1805
第二节 中医及个体医师 1815
第三节 乡、村医疗保健机构 1818
第四节 防疫 1828
第五节 药店、药品 1831
丛录 1833
第一节 历代诗文选 1833
第二节 碑记石刻 1977
第三节 历代部分著述目录 2008
第四节 文献辑要 2033
一、文选 2033
二、沈氏科考应试题选 2045
三、杂记 2048
四、专记 2086
第五节 志书存目 2194
第六节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2196
后记 2202
修志机构及人员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