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心理学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钊新,李建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100139564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一、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1.“心理基地”和道德调节 1

2.新兴的交叉学科 2

二、道德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

1.深化伦理学的探讨 3

2.坚固道德“个体城堡” 5

3.锐化道德社会功能 5

三、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

1.实验积累法 6

2.问卷抽象法 7

3.范畴演绎法 8

第二章 中国道德心理思想史略 10

一、究“心性”之根据 10

1.众说纷纭 10

2.兼容发展 11

3.批判总结 13

二、举“内省”之方法 14

1.“内省”“吾心” 14

2.“不假外求” 15

3.“终日自反” 16

三、注“情感”之热流 17

1.理中寓情 17

2.外物生情 18

3.以理节情 19

四、养“冥冥”之意志 21

1.“正身”明志 21

2.“节欲”励志 21

五、达“悦我”之境界 23

1.“大人”“圣人” 23

2.“至人”“真人” 23

3.“成人”“完人” 24

第三章 西方道德心理思想史略 26

一、本源的认识 26

1.宇宙论 26

2.神启论 27

3.人本论 28

二、情感的培养 30

1.羞耻感 30

2.荣誉感 32

3.义务感 32

4.幸福感 33

三、价值的评判 34

1.“道义论”者的“动机论” 34

2.“功利主义”的“效果论” 35

四、原则的选择 36

1.“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原则 36

2.“整体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原则 38

五、意志的锻炼 40

1.意志与信念 40

2.意志与节制 41

3.意志与能力 42

第四章 道德认知 44

一、道德认知的涵义 44

1.在道德范例刺激下的道德新知 44

2.道德认知特征 46

二、道德认知功能 48

1.统摄整合功能 48

2.行为定向功能 49

3.道德自我形成 50

三、道德认知阶段 52

1.知觉—唤起—选择—内化 52

2.平衡—不平衡—平衡 53

3.道德认知阶段与认识辩证过程的关系 54

四、道德认知目标 55

1.目标—信念 55

2.从认知到信念的中介 56

3.道德教育的不同心理适应 57

第五章 道德知觉 58

一、道德知觉概念 58

1.人际交往中的道德印象 58

2.即时性、刻板性、偏差性 61

二、道德知觉的社会功能 64

1.交往疏通功能 64

2.价值增殖功能 65

3.维系加深功能 67

三、道德自我印象整饰 68

1.仪表、举止、言词 68

2.印象整饰和虚假伪装的原则区别 71

第六章 道德需要 73

一、需要概念的考察及界定 73

1.关于需要的几种学说 73

2.需要是主体本性的表征 77

二、道德需要的特质和功能 80

1.动因、形式、轨迹 80

2.启动、导向、激励 86

三、道德需要的发生 89

1.自然前提 89

2.观念前提 92

3.社会前提 95

第七章 道德模仿 97

一、一种特殊的道德影响方式 97

1.模仿与道德模仿 97

2.道德模仿的特性 98

二、道德模仿的机制 101

1.主体性机制 101

2.客体性机制 103

3.环境机制 104

三、道德模仿的轨迹 106

1.效亲 106

2.尊师 107

3.看官 108

4.习典 109

第八章 道德图式 110

一、道德意识单元的有机组合 110

1.道德图式概念 110

2.本源考察 111

3.特性分析 113

二、核式结构及其功能 115

1.结构:内核与外周 115

2.道德意识单元解析 117

3.功能:过滤、解释、定向 120

三、道德图式的演化 122

1.历时性发展 122

2.共时性转换 125

3.特例:图式的霉变 127

第九章 道德情感 129

一、伴随道德认识的内心体验 129

1.道德需要满足与否的主体态度 129

2.与道德认识的交融互补 131

3.道德情感的主要内容 132

4.道德情感生理机制 135

二、道德情感的体验形式及升华序列 137

1.道德情感的体验形式 137

2.道德情感的升华序列 139

三、道德情感的功能效应 142

1.催化效应 142

2.砝码效应 143

3.指示效应 145

第十章 道德思维 147

一、对道德世界的特殊掌握 147

1.善的独立品质 147

2.道德思维的特性 149

二、道德思维的机制 153

1.道德思维的构成因素 153

2.解释—选择—创造 154

三、道德思维方式的变革 156

1.从以“仁”定人到以人定“仁” 156

2.从“推己及人”到彼此递归 158

3.从“不善则恶”到“善恶三状态” 160

第十一章 道德判断 162

一、道德判断的本质特征 162

1.道德感性上升为道德理性的一个认识环节 162

2.对道德现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166

3.道德初识通向道德形成的一座心理桥梁 167

二、道德判断的类型和功能 169

1.道德判断三类型 169

2.道德判断五功能 171

三、错误道德判断的类别剖析 173

1.错误道德判断列举及其危害 173

2.错误道德判断的类别及原因分析 175

3.防止错误道德判断的重要途径 177

第十二章 道德推理 181

一、道德推理的定义及特征 181

1.实现从“实然”衍生“应然”的善恶确证过程 181

2.道德推理的基本特征及功能 184

二、道德推理的思维规律 187

1.价值排中律 187

2.义务反舛律 189

3.范例同一律 191

三、常见的几种失足道德推理形式 193

1.宽大推理 193

2.投射推理 194

3.移嫁推理 196

第十三章 道德意志 199

一、道德意志的发生 199

1.情感与信念的融通 199

2.排难与抗惑的互补 201

3.抉择与行动的协同 202

二、道德意志的磨炼 204

1.分析意志差异 204

2.强化道德意识 205

3.意志磨炼的情境设置 207

三、道德意志的控制 208

1.道德意志的自由度 208

2.自制力 209

3.意志自由与身心障碍 210

第十四章 道德信念 212

一、道德信念的涵义与分类 212

1.道德信念的涵义 212

2.道德信念的分类 215

3.道德信念和道德信仰 217

二、道德信念的作用 219

1.选择道德信息 219

2.控制道德行为 221

3.养成道德习惯 223

三、“我信”与“他育”的辩证 224

1.道德教化的加强 224

2.道德信息刺激 226

3.“信不信由我” 228

第十五章 道德范例 232

一、道德范例的规定 232

1.触发人们仰慕的风范 232

2.唤起人们崇敬的形象 234

3.肯定意义的真实典型 235

二、道德范例的认知方法 236

1.比差型的观察法 236

2.规范型的概括法 238

3.意境型的复制法 241

三、运用范例进行道德教育的心理因素 244

1.启动、控制、调整、矫正 244

2.需要、注意、动机 245

第十六章 道德追求 251

一、道德追求是道德理想的专一进取 251

1.“道德的最高者” 251

2.目的变成归属的现实过程 253

二、道德境界在道德追求中达到和突破 256

1.道德层次说 256

2.划分不同道德境界的标准 257

3.向道德理想的定势性靠拢 259

三、道德追求的心理分析 261

1.意志决定、采取决定、意志努力 261

2.目的性、随意性、行动性 262

3.道德追求的心理训练 265

第十七章 道德反省 267

一、道德反省的涵义与特征 267

1.对道德过失的追悔和觉醒 267

2.自我性、检讨性、反思性 269

二、道德反省的结构与功能 271

1.辨是非、知羞愧、担责任 271

2.道德反省的功能 273

3.道德反省的心理过程分析 275

三、道德反省的具体形式 277

1.慎独 277

2.自省自讼 278

3.吾日三省 278

4.省察克治 279

第十八章 道德矫治 282

一、心理失衡的概述 282

1.心理过程中常见的不平衡现象 282

2.适应力的惰性和审视力的偏颇 284

3.需求膨胀与挫折 285

4.气质、兴奋和抑制转换的分析 286

二、一根可怕的链条 288

1.失衡、变态、病态的区别 288

2.失衡、变态、病态的联系 289

三、道德的特殊功能 290

1.道德矫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90

2.价值调节及指示 291

3.道德矫治与心理治疗 292

4.矫治的途径和方法 293

第十九章 道德培养 296

一、道德培养的涵义 296

1.消化自汲,自我铸定 296

2.点滴积累,正面成型 298

3.循序升高,日逐加深 298

二、道德培养的双重职能 300

1.总结——自动律令 300

2.奠基——实现品质 302

三、道德培养的心理循序 304

1.概念形成——发现品质 304

2.概念同化——培养品质 305

四、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及手段 306

1.取之不尽的源泉 306

2.学习 307

3.戒鉴 308

4.树标 309

5.日记 310

6.践履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