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3
1.《论语》中“仁”的渊源及内涵&陈汝君 3
2.多重视角看《大学》&赖鸿 10
3.“君子”与“德”——以《四书》为中心的考察&曾新桂 19
4.《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序之儒学探究&刘晓丽 36
5.同形字研究概述&邓煜婷 44
6.浅论张先词与秦观词之异同&李琳 51
7.关于高澍然研究的文献综述&齐道芬 60
8.王维山水诗的再评价&陈小玲 75
9.元代与杂剧的繁荣&谭佩 85
10.浅析郭璞《游仙诗》十九首&韦珊珊 93
11.从《诗品》看钟嵘的诗学理想&谢华平 105
12.严羽《沧浪诗话》及其诗歌创作关系&徐东梅 113
13.谈《石遗室诗话》中的陈宝琛诗&房雯晴 122
14.《论衡》中的文学思想探究&韩越 150
15.崇尚力量的美学原则《文心雕龙》“风骨”内涵辨察&康宗明 159
16.《儒林外史》卧闲草堂评点本试析&陈劭龄 170
17.元杂剧三国戏“战争叙述”研究&陈秋婷 183
18.论古代戏曲岳飞鬼魂形象及其民俗文化表现&林晓慧 199
19.从清唐英戏曲透视戏曲的舞台化与通俗化转向——以清唐英戏曲集《古柏党传奇》为例分析&詹梦琦 209
20.《荆钗记》的现代改编——以闽剧为例&韩雪 218
21.李渔论戏曲宾白的写作与规范之学问&郑子娴 225
中国现当代文学 239
22.白先勇《台北人》的人物形象塑造&程燕婷 239
23.论20世纪80年代老作家散文的“文革”叙说&杨婷婷 249
24.乡愁如何跨越历史——读齐邦媛《巨流河》&吴亚婷 269
25.《庙与僧》到《受戒》的审美变异&陈亚兰 277
26.论沈浩波“下半身”诗歌写作的文化倾向&邓素红 288
27.京沪之间——谈孙绍振的“人”与“文”&高鑫 296
28.论志怪小说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及发展——从林纾、叶灵凤、施蛰存、徐訏谈起&林岚彬 316
29.浅论杨朔“国际题材”散文的审美与价值&林秀榕 328
30.《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版本流变及其原因&林逸宁 342
31.“破”与“立”——论孙犁残破的生命体验与其人道主义文学观的关系&骆雯 363
32.论陈思和的“文本细读”方法——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为例&马林云 372
33.个人、群体、国家之互动关系——围绕晚清至20世纪30年代展开论述&魏小惠 380
34.不合时宜的“神秘”——解析曹禺的《原野》&肖庆国 389
35.论《坚硬如水》的“狂欢”&杨杨 398
36.文学史视域下的“文学现象”书写方式——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为例&沈观生 406
37.文学史书写的实践及其启示——论钱理群先生的《1948:天地玄黄》&李保森 414
38.《红线》与《万寿寺》中“红线”诗意形象之比较研究——鲁迅启蒙话语辨析&吴小祥 424
39.《写作的零度》思想初探&范晔 432
40.舒畅小说群像中的概念隐喻探析&陈祥祺 440
41.论名师提问的艺术&何丹 458
42.作文教学与思维&皇甫领领 476
43.让每名学生成为学习的“发光体”——论于漪语文教学原则及教学艺术&祝秀荣 484
44.《审美、审丑与审智》对中学白话散文教学的启示&罗宁洁 492
外国文学 505
45.与大师相遇——论格非的《博尔赫斯的面孔》&马莉莉 505
46.读亚里士多德《诗学》——以“技艺说”与“迷狂说”的对立为切入&陈怡萍 514
47.艺术的去人性化&郭雅冰 521
48.摹仿的“禁令”与复制的“狂欢”——论柏拉图与本雅明的美学一隅&孟莹 528
49.反叛与回归——《诗学》中的“理想国”&吴燕晶 537
50.对话奥尔特加&姚建花 545
51.论《德伯家的苔丝》中道德标准双重性对叙述的影响&章书瑜 552
52.狂欢中的解构与意义重建——浅析《庆祝无意义》的小说艺术&周飞 562
53.潜藏在《化身博士》背后的生存状态与宗教观念&林荻 571
54.论《鸽子》西方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思想倾向之融合&秦嘉萱 580
55.《穆斯林的葬礼》悲剧意蕴探析&林诗佳 588
后记&文学院研究生读书会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