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未有监察以前的官吏状态 1
第二章 监察名称的沿革 3
第三章 监察的雏形时代——秦 5
第四章 监察成长的初期——汉 9
第一节 大夫制和中丞制的概说 10
第一款 御史大夫的列入三公和大夫制的递嬗 11
第二款 中丞制的完成和中丞的独坐 11
第三款 台臣各论 12
第四款 事例总说 14
第二节 监御史部刺史和州牧的转变 16
第三节 刺史的复活和州牧的确定 19
第四节 政绩述评 21
第五章 魏晋监察的仅存 23
第一节 三国的各自为政 24
第一款 曹魏 24
第二款 蜀汉 26
第三款 孙吴 26
第二节 两晋的因循故事 27
第一款 御史类别 27
第二款 刺史治军 29
第三款 政绩述评 30
第六章 十六国监察的拾零 33
第七章 南北朝监察的互异 35
第一节 南朝 36
第一款 刘宋巡宫的特制 36
第二款 萧齐南司略纪 37
第三款 萧梁御史大夫的一现 38
第四款 陈的相沿故事 39
第五款 台使之害 39
第六款 四朝事迹略述 41
第二节 北朝 43
第一款 元魏的中尉 43
第二款 北齐御史和尚书的关系 44
第三款 北周的改制 45
第四款 政绩述评 46
第三节 中丞专道问题 47
第八章 有隋监察的转捩 49
第一节 高炀台制互异 50
第二节 司隶台和六条察郡 51
第一款 州郡的变更 51
第二款 司隶的六条察郡和刺史督军的禁制 52
第三节 政绩述评 53
第九章 监察的全盛时期——唐 55
第一节 唐代御史总说 56
第二节 两台和三院 57
第一款 两台的起灭 57
第二款 三院的组织 58
第三节 台臣的正除和额外 61
第一款 正除 61
第二款 额外设置 61
第四节 御史处事成规 62
第五节 地方制度和监察 63
第一款 地方述要 63
第二款 监察的名称和范围 64
第六节 政绩述评 65
第十章 五代监察的没落 67
第一节 司宪与中丞并设 68
第二节 中丞主台的实制 68
第三节 台臣出外的限制 69
第四节 省郎知杂 70
第五节 割据诸国的台制 70
第六节 政绩述评 71
第十一章 监察的复兴时代——宋 73
第一节 宋的虚大夫制 74
第二节 御史事例 75
第三节 三院组织的内容 76
第四节 监察杂差 78
第五节 知州的设立和察臣的临时派遣 79
第六节 政绩述评 81
第十二章 辽金监察的仿制 83
第一节 辽制举要 84
第一款 南北面官的分立 84
第二款 台司的歧形并峙 84
第三款 监御在京在州的不同 85
第四款 政绩述评 85
第二节 金制发凡 86
第一款 台的组织 86
第二款 监察御史的选授和年资 87
第三款 属院附记 88
第四款 察郡的官司与风气 89
第五款 御史的督责和保护 91
第十三章 元代监察的异制 93
第一节 总说 94
第二节 本台组织的内容 94
第三节 御史行台的创制 96
第四节 台道的监察和分配 97
第五节 监察事例 99
第一款 蒙汉的歧视 99
第二款 台选的独立 100
第三款 风宪的尊严 100
第四款 台臣遭陷之多 101
第五款 察吏政绩 102
第六款 台司人品 102
第十四章 都察院的监察时代——明清 103
第一节 明 104
第一款 台察的合并 104
第二款 都察院组织的内容 104
第三款 都御史的职权 105
第四款 院官的选补 105
第五款 各道监御的职责和道的分配 106
第六款 院臣遭抑的历史 110
第二节 清 112
第一款 院臣的名职 112
第二款 科道制的由来 112
第三款 院臣的选授铨叙 119
第四款 言官挟私与被劾反唇的两方的禁制 119
第五款 御史的人才与风气 120
第十五章 共和政治的监察 123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代 124
第一款 文官惩戒委员会 124
第二款 平政院 125
第三款 肃政厅 126
第二节 国民政府成立以后 127
第一款 监院的诞生 127
第二款 监察院的分区监查计划 128
第三款 弹劾的提出 129
第四款 秘密与保障 130
第五款 事实的调查 131
第六款 监察院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131
第七款 监察怠工的救济 133
第八款 惩戒权移归监察的主张 133
第三节 监察院的政绩 134
第十六章 谏议大夫 139
第一节 谏议大夫的沿革 140
第二节 唐宋谏议的成绩 141
第一款 唐 141
第二款 宋 142
第三节 台谏的分合问题 143
第十七章 司隶校尉 145
第一节 司隶的沿革 146
第二节 纠察事例 147
第十八章 封驳诏书 149
第一节 唐的涂归 150
第二节 宋给舍的封驳特权 151
第三节 辽金元明摄述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