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大副刊”理念 1
第二节 副刊与新闻对等理念 4
第三节 副刊的文化本位理念 6
第四节 副刊的传播理念 9
第五节 澄清关于副刊研究的若干认识问题 10
第一章 我国报纸副刊研究综述 18
第一节 副刊演变历史研究 19
第二节 副刊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21
第三节 副刊个案研究 24
第二章 我国近代报纸副刊史简述(1840~1949) 36
第一节 近代报纸副刊的“萌芽”与创始 36
第二节 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 40
第三节 近代著名副刊编辑及其副刊编辑活动 46
第四节 近代报纸副刊编辑思想述略 55
第五节 近代报纸副刊的贡献 61
第三章 当代报纸副刊的定义及其他 63
第一节 当代报纸副刊的定义问题 63
第二节 副刊与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66
第三节 报纸副刊系统及其要素 68
第四章 副刊的基本属性 73
第一节 文化性——副刊的本质 73
第二节 艺术性——副刊的境界 78
第三节 知识性——副刊的营养 87
第四节 趣味性——副刊的风情 93
第五节 科学性——副刊的准则 99
第五章 副刊的基本类型 107
第一节 按报系划分 108
第二节 按版式划分 116
第三节 按内容划分 122
第六章 副刊的基本内容 132
第一节 副刊的时政内容 132
第二节 副刊的思想内容 134
第三节 副刊的批评内容 136
第四节 副刊的现实内容 137
第五节 副刊的审美内容 138
第七章 副刊作品的体裁及主要表现形式 141
第一节 文学作品 141
第二节 艺术作品 146
第三节 生活作品 152
第四节 科普作品及其他作品 158
第八章 著名副刊栏目简评 161
第一节 《今晚报》—《今晚副刊》 161
第二节 《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 168
第三节 《新民晚报》—《夜光杯》 174
第四节 《羊城晚报》—《花地》 178
第五节 《人民日报》—《大地》 183
第六节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 186
第七节 《文汇报》副刊 187
第八节 《南方周末》的文化副刊 189
第九章 副刊与新闻的关系 193
第一节 新闻是副刊的“媒介” 193
第二节 副刊诠释新闻文化 197
第三节 新闻与副刊面对同一目标受众 202
第四节 副刊与新闻的一致性 209
第十章 副刊的版面语言与版面构成 213
第一节 副刊的版面语言 213
第二节 副刊的编排程序 215
第三节 副刊的编排技法 218
第四节 副刊版面的美学风格 225
第五节 副刊与其他版面的相互联系 230
第十一章 副刊与传播 233
第一节 副刊的大众传播属性 233
第二节 副刊作为传播主体 236
第三节 副刊传播与新闻传播的同一 239
第四节 副刊传播与新闻传播的背离 242
第五节 副刊对受众的再造 245
第六节 副刊传播效果分析 247
第十二章 副刊作者的培养与队伍建设 250
第一节 副刊作者及其基本类型 251
第二节 副刊作者的素质 255
第三节 著名副刊作者的价值 257
第四节 副刊作者的培养与组织 260
第五节 副刊作者与读者的共情共鸣 264
第十三章 副刊编辑人员的修养与队伍建设 267
第一节 副刊编辑的角色定位 267
第二节 副刊编辑的素质 271
第三节 著名副刊编辑的价值 277
第四节 副刊编辑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279
第五节 副刊编辑的培养与组织 281
第十四章 新媒体与副刊转型 283
第一节 新媒体及其特点 283
第二节 新媒体与副刊转型 284
第三节 新媒体与副刊呈现 285
第四节 新媒体副刊的特点 293
第十五章 我国报纸副刊未来发展趋势 296
第一节 “大副刊”的办刊理念 296
第二节 其他媒体对副刊的渗透与影响 297
第三节 西方文化观念对副刊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 301
第四节 副刊格局的稳定与变异 305
参考文献 307
后记一 309
后记二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