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种子的构造 1
第一节 种子的定义 1
第二节 胚珠形态与种子形态 4
第三节 种子内部结构的归类 6
第四节 种被 9
第五节 胚乳 16
第六节 胚 19
第2章 种子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25
第一节 种子储藏养分及其分布 25
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 28
第三节 蛋白质 31
第四节 脂质 39
第五节 其他成分 43
第六节 种子的物理特性 50
第3章 种子的发育与充实 55
第一节 胚与储藏组织的发育 55
第二节 种子的干重累积 59
第三节 淀粉的合成与组装 65
第四节 油脂的合成与组装 67
第五节 储藏性蛋白质的合成与组装 69
第六节 种子发育与植物激素 71
第七节 环境因素与种子充实 75
第4章 种子的发芽 79
第一节 发芽的定义 79
第二节 发芽的测量与计算 82
第三节 种子苗的形态 86
第四节 温度与种子发芽 91
第五节 水与种子发芽 94
第六节 氧气与种子发芽 99
第七节 蛋白质的分解与转运 101
第八节 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转运 103
第九节 脂质的分解利用 107
第十节 其他物质的分解利用 109
第十一节 养分分解转运的控制 110
第5章 种子的休眠 117
第一节 休眠的定义 117
第二节 休眠的类型 118
第三节 温度与种子休眠 124
第四节 光与种子休眠 129
第五节 休眠的形成 137
第六节 休眠种子的发芽 141
第七节 休眠的机制:激素理论 145
第八节 休眠的机制:氧化理论 149
第九节 休眠的遗传与演化 151
第6章 种子的寿命 154
第一节 种子的寿命 154
第二节 正储型种子的储藏寿命 157
第三节 正储型种子的老化与死亡 165
第四节 异储型种子 168
第五节 中间型种子 170
第六节 异储型种子为何无法耐受干燥 171
第7章 种子生态学 175
第一节 野生植物的种子繁殖策略 175
第二节 种子的散播 176
第三节 土中杂草种子库 182
第四节 土中种子的休眠与萌芽 186
第五节 种子生态与杂草管理 194
第8章 种子产业与种子法规 198
第一节 国际种子产业 198
第二节 植物知识产权 204
第三节 种子管理法规 210
第9章 种子的生产 214
第一节 种子的繁殖系统 214
第二节 种子的繁种制度 216
第三节 采种田的选择 217
第四节 采种田的管理 219
第五节 种子的采收 224
第六节 其他 226
第10章 种子的清理调制与储藏 231
第一节 种子的质量 231
第二节 种子的干燥 232
第三节 种子的预备清理 233
第四节 种子的基本调制 234
第五节 种子的精选 236
第六节 种子的处理 239
第七节 种子的储藏 247
第11章 种子的检验 251
第一节 种子检验概观 251
第二节 取样 254
第三节 容许度与异质度 257
第四节 种子含水率测定 260
第五节 净度分析 261
第六节 品种检测及纯度检测 263
第七节 发芽检测 270
第八节 活度生化检测 275
第九节 发芽能力有关的其他检测 280
第十节 种子活势检测 281
第十一节 种子健康检测 289
第十二节 基因改造种子检测 291
第12章 种原库的种子技术 294
第一节 植物种原保育 294
第二节 种原库作业 296
引用文献 306
缩略词 332
植物名称 337
图表出处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