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对象 1
1.2 研究范围 4
1.2.1 衔接手段 4
1.2.2 句法功能和句法位置 8
1.2.3 语体类型 9
1.2.4 小结 11
1.3 研究目标 11
1.4 语料和方法 14
1.4.1 语料 14
1.4.2 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 14
1.5 本书的结构和局限 17
第2章 衔接研究综述及讨论 19
2.1 衔接与连贯 19
2.1.1 关于连贯 19
2.1.2 关于衔接 22
2.1.3 衔接和连贯的关系 23
2.2 衔接与指称、替代、省略 30
2.3 衔接手段及其动因 31
2.3.1 关于衔接手段 31
2.3.2 衔接的动因 34
2.4 衔接手段选择的限制因素 42
第3章 词汇衔接手段与词汇衔接动因 45
3.1 相关研究 46
3.2 描写框架 49
3.2.1 意义关系 49
3.2.2 衔接链(cohesive chain) 52
3.2.3 节点(node) 54
3.2.4 表达式 55
3.3 词汇衔接手段的形式 58
3.3.1 弱语境依赖形式 60
3.3.2 中性形式 67
3.3.3 强语境依赖形式 87
3.3.4 小结 94
3.4 词汇衔接的动因 94
3.4.1 关于指称和含义 95
3.4.2 同指关系 100
3.4.3 框—棂关系 107
3.4.4 小结 117
3.5 词汇衔接关系的认知和语用解读 118
3.5.1 认知前提:语义待确定性 119
3.5.2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推理 121
第4章 词汇衔接形式的选择限制因素 127
4.1 词汇衔接形式与话题链 127
4.1.1 话题链(Topic Chain) 127
4.1.2 话题链对词汇衔接形式选择的影响 135
4.2 词汇衔接形式与句法位置 144
4.3 词汇衔接形式与层次性 157
4.4 词汇衔接形式与一致性 160
4.5 词汇衔接形式与竞争性 162
4.5.1 指涉对象数量的干扰 162
4.5.2 指涉对象的有无生命性 166
4.5.3 指涉对象的单复数、性别不同 168
4.6 决定词汇衔接选择的根本原因 170
4.6.1 指称形式的话题延续能力 170
4.6.2 影响话题延续性的因素 174
第5章 结语 177
5.1 本书结论 177
5.2 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81
参考文献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