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1941—1945) 3
第一节 在日本飞机的轰炸声中,我呱呱坠地 3
第二节 钟灵毓秀凤凰城 5
第三节 外公王时泽与辛亥革命 10
第四节 命途多舛的母亲 18
第二章 求学生涯(1945—1962) 31
第一节 从三一小学到会春一小 31
第二节 雅礼中学的“丑小鸭” 35
第三节 南开回忆三章 42
第三章 粉笔春秋14载(1962—1976) 57
第一节 走出寒夜,当了中学老师 57
第二节 王震夫人王季青 62
第三节 梦魇般的“文革”岁月 66
第四节 《南开大学学报》 72
第四章 吃了32年“鲁迅饭”(1976—2008) 79
第一节 我被调到了鲁迅研究室 79
第二节 鲁迅研究室老主任李何林 82
第三节 鲁迅研究室的顾问们 88
第四节 钱谷融先生的真性情 100
第五节 犹恋风流纸墨香 110
第六节 我所了解的《鲁迅研究资料》 120
第七节 我与《鲁迅研究月刊》 123
第八节 我的短文上了《新闻联播》 135
第九节 我编的书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140
第十节 一个艰苦浩大的文化工程 142
第十一节 怀胎30多年的《鲁迅大辞典》 170
第十二节 风波迭起的中国鲁迅研究会 176
第十三节 “予岂好辩哉?” 186
第五章 作协花絮 211
第一节 我参加作协的三位介绍人 211
第二节 从贝尔格莱德到黑山 219
第三节 塞纳河的记忆 226
第六章 走一走、看一看 235
第一节 “寻找面包,得到蛋糕” 235
第二节 六赴扶桑结文缘 246
第三节 我当了一天“倒爷” 270
第四节 一次夭折的国际学术交流 274
第五节 美国访学杂记 278
第六节 狮城访史探幽 292
第七节 他的裸足与大地亲吻 296
第七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的10年政协生涯 303
第一节 两届全国政协委员 303
第二节 两次人民大会堂发言 311
第八章 我的杂学 326
第一节 皎如白雪的宋庆龄 326
第二节 “泥上偶然留指爪” 332
第三节 扑火的飞蛾 336
第四节 燃烧自己的心,点燃读者的心 343
第五节 母爱的博大与脆弱 349
第六节 “两脚踏中西文化”的林语堂 353
第七节 帮助鲁迅改变命运的人 359
第八节 鲁迅的同行者 365
第九节 “怪人”“狂人”“疯子” 373
第十节 呼唤温情 382
第十一节 居然跟“性博士”沾上了边 385
第九章 退休,人生掀开新一页 395
第一节 告别鲁迅博物馆 395
第二节 家,避风的港湾 400
第三节 难离不弃的书房 403
第四节 学术上的新开拓 405
第五节 我的这五年 410
第六节 从丁酉到戊戌 427
初版后记 436
再版后记 439
三版后记 442
陈漱渝学术年谱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