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古代日耳曼口头文学(公元前到8世纪初) 15
第一节 概述 15
第二节 民族大迁徙开始前的日耳曼文学 19
一 “歌” 20
二 日耳曼头韵 20
三 “鲁讷”文字 21
第三节 民族大迁徙开始后的日耳曼文学 22
一 文学现象和人的价值观念的变化 23
二 北欧歌集《埃达》和散文集《萨迦》 24
三 “泛日耳曼”文学 25
四 哥特文字 30
第二章 封建社会初期的僧侣文学(8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下半叶) 32
第一节 概述 32
第二节 德语文学的开端 36
一 “Deutsch”一词的由来 36
二 修士们的“注释文学”和德语文字的产生 37
三 修士们的翻译文学和德语教会语言的产生 41
第三节 僧侣文学 43
一 宗教内容的德语僧侣文学 44
二 宗教内容的拉丁语僧侣文学 52
三 僧侣们记录的古代日耳曼文学 62
四 僧侣们用拉丁语创作的世俗题材文学 70
五 拉丁语—德语混合散文 76
第四节 新德语僧侣文学 84
一 新德语僧侣文学的宗旨及其代表作品 87
二 新德语僧侣文学与8世纪僧侣文学的比较 91
第五节 从僧侣文学向骑士—宫廷文学过渡 93
一 叙事体作品 93
二 “艺人”和“艺人叙事文学” 102
第三章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骑士—宫廷文学(12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中叶) 109
第一节 概述 109
第二节 骑士—宫廷文学的兴起 114
一 德国骑士文学产生的原因 114
二 德国骑士文学为什么称骑士—宫廷文学? 115
三 骑士—宫廷文学与僧侣文学的不同 116
四 骑士—宫廷文学的特殊用语 116
第三节 骑士—宫廷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118
一 骑士爱情诗 118
二 宫廷史诗 145
三 英雄史诗:《尼伯龙人之歌》 173
第四节 骑士—宫廷文学的衰落 193
一 走向衰落的骑士—宫廷文学 193
二 市民文学的萌芽 211
第四章 “新时代”与早期市民文学(13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末) 220
第一节 概述 220
第二节 1525年以前的文学 224
一 过渡时期的文学状况 224
二 人文主义者与经院派学者的论争和他们的讽刺文学 231
三 宗教改革和马丁·路德对德国语言文学的贡献 237
四 托马斯·闵采尔和他激进的革命宣传文学 244
第三节 1525年以后的文学 247
一 叙事体作品的发展 249
二 戏剧的演变 271
三 诗歌创作 280
四 早期市民文学的伟大代表——汉斯·萨克斯 285
第五章 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时期的巴洛克文学(17世纪初到17世纪末) 293
第一节 概述 293
一 三十年战争 294
二 君主专制主义 297
第二节 巴洛克文学 298
一 17世纪文学的特点 299
二 巴洛克这个名称 302
三 巴洛克文学之父——马丁·奥皮茨 304
四 语言学会 307
第三节 诗歌 309
一 巴洛克诗歌的特点 309
二 17世纪上半叶的诗歌,即“第一西里西亚派” 312
三 17世纪下半叶的诗歌,即“第二西里西亚派” 329
第四节 戏剧 334
一 巴洛克戏剧的特点 335
二 巴洛克戏剧的种类 338
三 巴洛克戏剧的代表作家 347
第五节 长篇小说 357
一 德国长篇小说的产生 357
二 宫廷—历史小说 359
三 流浪汉小说 365
四 田园牧人小说 374
附录 378
主要作家作品中外文译名对照表 378
参考书目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