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退化与荒漠化 1
1.1 荒漠草原的分布及特点 1
1.2 草原退化特征 2
1.3 草原退化成因 4
1.4 牧区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现状 6
1.5 草原退化与生态安全 6
1.5.1 草原功能 6
1.5.2 草原生态安全 8
2 草原退化诊断 10
2.1 草原退化评价指标体系 16
2.2 草原退化评价 17
3 草原生态系统受损特征 22
3.1 草原生态系统影响因子 22
3.2 退化草原植被特征 26
3.2.1 群落物种组成 26
3.2.2 物种分科特性 28
3.2.3 群落结构变化 29
3.2.4 物种多样性特征 32
3.3 退化草原土壤特征 35
3.3.1 土壤机械组成 35
3.3.2 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变化 37
3.3.3 放牧地土壤水分动态 40
3.3.4 土壤水分垂直变异 46
3.3.5 土壤水分变化与植被覆盖的关系 47
3.3.6 土壤水分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50
3.3.7 土壤化学性质 53
3.4 小结 55
4 荒漠草原地表侵蚀特征 57
4.1 侵蚀坡面生境分异规律 57
4.1.1 土壤颗粒特征 62
4.1.2 土壤水分特征 65
4.1.3 土壤入渗特征 71
4.1.4 坡面植被特征 74
4.2 风蚀特征 79
4.2.1 植被盖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81
4.2.2 地表含水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90
4.2.3 风速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92
4.2.4 交互作用下输沙垂直变化 97
4.2.5 多因素风蚀模型 98
4.2.6 地表风蚀强度空间差异 100
4.3 荒漠草原坡面水蚀特性 103
4.3.1 雨强对产流的影响 108
4.3.2 雨强对产沙的影响 111
4.3.3 坡度对水蚀的影响 114
4.3.4 土壤前期含水量对水蚀的影响 116
4.3.5 植被对土壤水蚀的影响 118
4.3.6 天然坡面产流过程 124
4.3.7 天然坡面产沙过程 128
4.3.8 天然坡面水土流失量 129
4.3.9 坡面侵蚀溶质迁移 132
5 人为干扰对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138
5.1 人为干扰对草原植被的影响 139
5.1.1 群落结构变化 139
5.1.2 物种生活型结构 141
5.1.3 植被多样性特征 141
5.2 人为干扰对草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44
5.2.1 土壤容重的变化 144
5.2.2 土壤饱和持水量的变化 145
5.2.3 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 145
5.2.4 人为干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47
5.3 人为干扰对草原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49
5.3.1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149
5.3.2 土壤氮素的变化 150
5.3.3 土壤磷素的变化 152
5.3.4 土壤钾素的变化 152
5.3.5 植被和土壤的关系 154
6 荒漠草原地表覆盖保水技术 156
6.1 荒漠草原覆盖保水机制 156
6.1.1 沙砾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157
6.1.2 沙砾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159
6.1.3 秸秆覆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159
6.1.4 不同材料覆盖土壤蒸发差异 165
6.1.5 不同材料覆盖土壤蒸发昼夜变化 167
6.2 田间小区试验 167
6.2.1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68
6.2.2 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170
6.2.3 沙砾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73
6.2.4 沙砾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175
6.2.5 含水量变化对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178
6.3 荒漠草原坡面保水抑蚀效应 180
6.3.1 保水剂保水 180
6.3.2 地表覆盖保水 182
6.3.3 补充灌溉 183
6.3.4 结果与分析 184
6.4 枯落物的保水抑蚀效应 195
6.4.1 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195
6.4.2 枯落物覆盖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195
6.5 砾石的保水抑蚀效应 196
6.6 补充灌溉保水效应 197
6.6.1 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 197
6.6.2 植被恢复效应 198
6.7 小结 200
7 基于水分平衡的草地生态修复潜力 202
7.1 天然草原牧草群落的耗水规律 202
7.1.1 天然牧草耗水强度 204
7.1.2 不同生育期耗水量 205
7.2 坡面天然草场修复 208
7.2.1 植被恢复效应 210
7.2.2 土壤改良效应 211
7.2.3 土壤种子库动态 212
7.3 精确灌溉物种多样性特征 215
7.3.1 样地概况 215
7.3.2 植被表观特征变化 215
7.3.3 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216
7.4 翻耕松土改良 218
7.5 灌木水保林营造 219
7.6 人工苜蓿饲草地建设 220
7.6.1 苜蓿地土壤水分变化 221
7.6.2 苜蓿生产力变化 222
8 基于牧区生存环境的监测与评价 224
8.1 基于牧区生存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及模型的构建 224
8.1.1 评价指标选取 226
8.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及模型的构建 236
8.1.3 建立回归方程 237
8.1.4 典型草原牧区指标体系的形成及使用方法 240
8.1.5 荒漠草原牧区评价模型的构建及使用方法 245
8.1.6 荒漠草原牧区指标体系的形成及使用方法 248
8.2 基于牧区生存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 251
8.2.1 指导思想 251
8.2.2 验证技术路线 252
8.3 基于牧区生存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 252
8.3.1 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252
8.3.2 农牧民操作的评价结果 253
8.4 学术界方法评价结果 255
8.5 国家普查评价结果 256
8.6 评价结果比较与分析 257
8.6.1 评价结果比较 257
8.6.2 评价结果分析 258
8.7 结论与讨论 259
8.7.1 结论 259
8.7.2 讨论 260
参考文献 261
附表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