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综述与反思 1
一 对研究思路及研究结构的综述与反思 2
二 对“道家人性论类型的判定”的综述与反思 7
三 对“人性的异化与复归”的综述与反思 14
四 对“道家人性论与儒、法及佛教的比较研究”的综述与反思 17
第二节 选题意义 19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结构与内容、创新点 23
一 研究思路与方法 23
二 解题及文献说明 27
三 本书结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30
第一章 人性的来源 35
第一节 道气和合论 36
一 道的内涵、特点 37
二 气的内涵、特点 65
三 道气和合论 67
四 道气和合论对后世的影响 78
第二节 道、气赋人以善性:道家性善论的论证 95
一 道赋人以善性 96
二 气赋人以善性 103
三 道家性善论的独特内涵及对“人性自然论”“性超善恶论”的批评 108
第三节 道对人性的护养 115
一 道是万物存在的根据 115
二 道对人性的护养 118
三 人性的变与不变 121
第二章 人性的异化 126
第一节 人性异化的形上根源 126
第二节 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异化 129
一 多欲多为的政治异化人性 130
二 世俗圣人提倡仁义异化人性 142
三 社会环境异化人性的其他因素 155
第三节 好恶之情异化人性 169
一 心、性、情三者的关系 170
二 好恶之情异化人性的具体内容 173
三 好恶之情根源于人的生存本能 182
四 好恶之情败坏他人的本性 186
第三章 人性的复归 190
第一节 人性复归的形上根源 190
第二节 个人如何复归天性 199
一 去世俗之情 201
二 忘世俗之情 225
三 顺本性之情 238
四 先秦儒道人性境界说之比较 245
第三节 整个社会如何复归天性 249
一 无为的内涵 250
二 无为政治复归天性的现实手段 255
三 无为政治复归天性的理想措施 276
四 理想社会中的人性 290
结论 296
第一节 人性衍化三段论的具体内容 296
第二节 道家人性论对后世的影响及其思想史地位 304
一 以道论性的思维方式对后世的影响 304
二 异化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308
三 复性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310
第三节 道家人性论的现实意义 314
参考文献 320
后记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