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本质思考的习惯 1
精准性思考:语言越模糊,思考越难深入 3
非歧义思考:分岔的表述会使人偏离本质 6
反馈式思考:反复确认才能锚定问题的本质 9
多维度思考:克服信息缺损的有效方式 11
整合式思考:盲目行事往往会成为习惯 15
适应性思考:“生搬硬套”通常没有好结果 17
循环式思考:一步一步逼近问题的本质 20
第二部分 本质思考的陷阱 23
陷阱1思维惰性:少思考是大脑的本能 27
案例1思维紧箍咒:警惕那些成功的经验 31
案例2表面化模仿:有些东西是永远复制不了的 32
案例3本末倒置: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 34
案例4轻率判断:完全依靠自己的主观感受 36
案例5数据迷信:对于所谓“客观证据”缺乏反思能力 38
案例6惯性定律:保持现状往往成了第一选择 41
陷阱2认知扭曲:心理防御机制的副作用 43
案例1 强调特殊性:对抗问题的万能盾牌 45
案例2 事实筛选:只强调有利的各项指标 46
陷阱3 盲区:紧急状态下人的视野会收缩 48
案例1 斩草不除根:疲于奔命的应付法 49
案例2 亡羊不补牢:不要把时间花在无用功上 50
陷阱4 局限:只基于自己掌控的范围寻找方案 52
案例1 搭便车:免费的东西往往代价更高 54
案例2 换位思考:从更高的角度审视问题的本质 55
陷阱5 孤立:忽视各问题之间的关联 57
案例1 关联意识:制度设计不要拆西墙补东墙 58
案例2 正反面思考:想方设法堵住思维的漏洞 60
陷阱6 情绪:“非理性”会彻底扰乱思维过程 63
案例1 冲动是魔鬼:要解决问题,而非借问题发泄 64
案例2 非理性迷雾: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不冷静买单 66
陷阱7 偏见:“无意识”会形成很多思维死角 68
案例1 先入为主:思维定式往往会形成误导 69
案例2 感情色彩:思维过程中的语言暗门 72
陷阱8 责任感缺失:所有人都很容易放弃思考 74
原因1 失败恐惧:逃避会开启恶性循环 76
原因2 文化环境:行为模式是塑造出来的 76
陷阱9 思维静态化:看不见时代进步产生的新机会 79
案例 时间维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80
第三部分 本质思考的方法 83
方法1 格式化:重新构建底层逻辑的模型和框架 86
方法2 剥离:清理问题背后的利害关系 88
方法3 反复溯因:层层剥开问题的核心 90
方法4 越界:全视角、全方位地构想方法 93
方法5 刷新:反复核验和预判形势变化 95
方法6 内省:平复情绪波动,避免冲动决策 97
方法7 双层思考: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查验“思考” 102
方法8 对比分析:深度挖掘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104
方法9 定期升级:根据全新环境重新审视问题 110
第四部分 本质思考的训练 113
假设力:尽可能涵盖所有的可能方案 116
情景1 寻找极限:喝咖啡的最佳情况与最坏情况 120
情景2 最优选择:计算每种可能性的得失 121
逆向思考力:从未来可能的失败倒推 122
情景1 比较:通勤线路的确定 124
情景2 改变的余地:午餐的时间利用问题 125
共情力:不断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126
信息整理力:辨别每种信息的类型和属性 129
图像化能力:掌握更直观的表达方式 131
定规则能力:不断推演怎样的制度更合理 137
知识消化力:搭建自己的知识库 139
数据力:探索事物之间的量化关系 142
深度思考力:基于底层逻辑思考潜在威胁 145
后记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