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马思聪交响音乐的曲式结构 9
第一节 规范化曲式 10
第二节 变体曲式 44
第三节 边缘曲式 74
第二章 马思聪交响音乐作品的体裁及套曲组织 95
第一节 马思聪交响音乐作品的体裁 95
第二节 马思聪交响音乐的套曲结构及特点 96
第三节 马思聪协奏曲的套曲结构及特点 99
第四节 马思聪交响组曲的套曲结构及特点 102
第三章 马思聪交响音乐作品的总体结构特征 106
第一节 对传统曲式中调性布局思维的继承、发展和突破 106
第二节 马思聪的个性化结构特征 112
第四章 《第一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 124
第一节 作品概观 124
第二节 创作构思 125
第三节 旋律语言的特点 127
第四节 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132
第五节 配器的手法及使用特征 138
第六节 对古典交响思维的继承与创新 144
第五章 《小提琴协奏曲》创作技法研究 149
第一节 作品概观 149
第二节 旋律语言的特点 150
第三节 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154
第四节 复调技术的使用特征 169
第六章 《欢喜组曲》创作技法研究 177
第一节 作品概观 177
第二节 旋律语言体现出的现代音乐风格特征 179
第三节 节奏、节拍体现的新特点 183
第四节 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189
第五节 “调式半音体系”技法的初步成形 204
第七章 《山林之歌》创作技法研究 213
第一节 作品概观 213
第二节 旋律语言的特点 214
第三节 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218
第四节 复调技术的使用特征 225
第五节 配器手法及使用特征 231
第六节 “调式半音体系”技法的全面升级 239
第八章 结论 253
第一节 马思聪交响音乐创作技法的发展与演进 254
第二节 对马思聪交响音乐创作的整体评价 263
第三节 马思聪交响音乐的创新性与艺术价值 268
第四节 本书局限性及后期研究的展望 271
参考文献 272
后记 281